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海萍工作室
张海萍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89
  • 关注人气: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上好统编教材语文课——读刘仁增《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有感

(2021-09-09 15:57:42)
标签:

张海萍工作室

分类: 读书心得

如何上好统编教材语文课 

石屏县坝心镇白浪小学  葛潆霞

 

在这个暑假,我跟随名师工作室拜读了刘仁增所著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对统编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统编语文教材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编写的。面对新教材,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实施,有效使用,很多教学层面上出现的问题亟须解决。《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重点聚焦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为重要的语文要素的解读与落实,提供操作方法,推送具体实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基于“为什么教”“为谁而教”,以“教什么”“如何教”为写作重点,既有整体的宏观观照,更有具体的微观实例,融语用理论与语用实践为一体,操作性和迁移性都比较强,有助于一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首先是备课,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包括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等,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从重难点入手,对于一些综合性学习或是观察作业等要早些布置给学生。以课后题目为主,首先要自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结构。正如新课标所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工具性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要从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这方面的训练都是螺旋上升的。

在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情况下,语文要素明晰了单元的训练重点,让我们老师不需要再去自己思考到底什么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语文素养,也需要我们认真研读,通过语文素养的解读,促进教学的提升。

语文素养在课本中的呈现多种多样。它可以是单元导语,也可以是是课后练习。而单元导语只是简要地明示本单元的训练项目,科欧的思考练习题则是更加明确和具体地指出训练要点,结合以上二者就不难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了。

本书中举出的例子也让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实施有了可行性建议,比课后让“积累喜欢的词句”。《大自然的声音》要求“背诵2——3自然段”,突出强调在“背诵”中积累;《父亲、树林和鸟》是“选择一句抄下来”,突出“摘抄”的积累方法;《带刺的朋友》要“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虽“用自己的话”,但是讲述时不可避免地用上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凸显了“转述运用促内化”这一积累方法。

这样生动具体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

习作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谈作文而色变,可想而知作文教学的难,首先孩子们从心底里就惧怕写作,可是统编教材对于作文教学的编排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就是让我们老师体会作文的教法,设定好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爱上作文并能主动写作。如习作的语文要素:“试着”、“学写”、“初步”、“尝试”、“简单”等,都是关键用词,体现了课标关于习作的要求,三年级作为习作的起步阶段,因此,合适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可以写一个小的片段,可以是一段话,可以仿照课文的形式来写,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要求通顺即可。这样孩子就会乐于表达,说真话,诉真情。不要过分追求写作技巧,拔高习作的要求。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没有出现单元导语,这时语文要素主要是以课后问题的形式来展现。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树和喜鹊》中让我们“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蜘蛛开店》课后教我们提取了较为复杂的信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读本书之前,作为课文中经常出现的“理解”一词,我都认为是必须明白其内涵,读了此书中的章节才知道原来一个“理解”也蕴含着诸多门道。如一年级重在“了解”,了解就是知道、清楚,不要求确切掌握词语意思,只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知道它们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理解的对象一般是带生字的词语和一些比较生疏的词语,学生可以通过插图、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字义,又通过读懂词语来弄懂句子的意思。到了中年级这一目标又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以段落理解为主,一要弄懂词句的表面意义,还要体会词句的内涵,更要体验、领会这些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还要重视学习词句的过程和方法,教师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词句理解方法的点拨上,让学生形成“自己是怎么理解的”的过程体验。第二学段的教学理解的过程与方法远比理解词句的意思重要得多。最后到了高年级,是以篇章、写法为主,突出“推想”。就是强调推测,由已知的关键语句推出未知,从表面到内涵,这需要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理性思维的参与。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从各种修辞手法中体会情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年段的变化,我们的老师也要重新体味语文素养的要求,力求精准。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的有所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本书研读所得付诸实际教学,让自己的教学重难点突出,做好准备工作,扎实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会知识,爱上学习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