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 刘张云 20:05:28

宝秀 刘张云 20:07:45
围绕“变”进行思维的发散
宝秀 刘张云 20:09:11

宝秀 刘张云 20:09:17

宝秀 刘张云 20:10:36
用“变”串联整堂课,用“变”长文短交
宝秀 刘张云 20:11:52

东风宋丽娟 20:13:35
老师的体态语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宝秀 刘张云 20:14:03

东风宋丽娟 20:15:15
孩子表演到位,很入戏


东风 佘燕娟 20:15:26
分角色朗读特有意思


宝秀 刘张云 20:15:56
透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东风 佘燕娟 20:16:25
开始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
工作坊坊员张洁梅 20:16:42
渗透学习方法
宝秀 刘张云 20:16:43
汤老师的肢体语言很丰富、语言轻松幽默,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
东风宋丽娟 20:18:42
在印象深刻的情节上初步认识尼尔斯后,再次回读。
宝秀 刘张云 20:18:43
工作坊坊员赵桂梅 20:21:07
回读,讨论交流尼尔斯的新形象。
东风宋丽娟 20:21:49
不同的小卡片,方便区分
东风 佘燕娟 20:24:15
学习习惯非常好
宝秀 刘张云 20:27:42
前后勾连,人物形象更完整
东风宋丽娟 20:29:44
孩子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


工作坊坊员赵桂梅 20:29:45
这些孩子回答问题很完整。
东风宋丽娟 20:30:10
同感


宝秀 刘张云 20:30:22
抓关键词提炼人物形象是个学习的好方法
宝秀 刘张云 20:30:38
东风宋丽娟 20:31:21
训练有素
宝秀 刘张云 20:31:28
东风宋丽娟 20:32:08
老师实时引导发现,及时总结
宝秀 刘张云 20:32:12
由尼尔斯外在变化转入心理变化
龙武小学 普燕 20:32:33
老师引导有方
工作坊坊员赵桂梅 20:32:36
能养成这样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老师太厉害了。
东风宋丽娟 20:32:36
在逐渐深入
宝秀 刘张云 20:34:11
东风 佘燕娟 20:34:32
知识的整合
宝秀 刘张云 20:36:05
大胆猜测未知情节是激起想象力的引线,刺激学生阅读的兴趣
宝秀 刘张云 20:36:15
东风 佘燕娟 20:36:20
猜测精彩的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宝秀 刘张云 20:37:22
这本书可能还是一本什么书?这个问题很有发散性
东风 佘燕娟 20:37:52
龙武小学 普燕 20:38:50
激发阅读《骑鹅旅行记》的兴趣,进而有去阅读外国名著的欲望
宝秀 刘张云 20:39:30
读这本书是会重点研究什么?由一篇课文到一本书
东风宋丽娟 20:40:26
激发探究欲望
主持人:
汤老师肢体语言丰富,语言亲切自然,为我们呈现别具一格、精彩绝伦的外国名著教学课堂,下面有请石屏县东风小学宋丽娟老师为我们做专业引领,掌声有请宋丽娟老师!
东风宋丽娟 21:03:41

东风宋丽娟 21:04:08

东风宋丽娟 21:05:02

东风宋丽娟 21:05:22

(主持人)
刚刚宋丽娟老师为我们做了《整体关照
长文短教》的专业引领,她分别从关照单元整体,注重前后勾连、板块设计巧妙,实现长文短教、基于学情支架,提供向上攀爬的路径等三个方面给了我们长文教学的建议,让我们对于外国名著的教学如拨云见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宋老师的专业引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重在积累,贵在坚持!相信大家的坚持一定会有收获!老师们,今晚的网络教研活动到此结束,大家辛苦了,晚安!
整体关照 长文短教——宋丽娟看汤佳绮老师的《骑鹅旅行记》感受
一天充实而饱满的工作之余,依旧能守候在电脑旁,坚持不懈学习的您们,真了不起!今晚,在张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有幸共同观看了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副总校长——汤佳绮老师的《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视频。个人认为,这是一堂经过精心打磨、趋于完美的外国名著课堂教学!在这一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点”很多,下面,我就三个方面做简单的交流:
一、关照单元整体,注重知识的前后勾连。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名著阅读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创作的有趣的童话故事《骑鹅旅行记》。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形象叙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因调皮被变成小人,接着骑鹅旅行,最后变回原样的过程,故事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该课选自本书的第一章《这个男孩》。课文篇幅较长是该课的一大特点。面对这样的外国名著,怎样教呢?汤老师首先做的就是用心研读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整体关照教材,做到了知识的前后勾连。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本单元选编了三篇课文其中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要体现学以致用的特点。开课伊始,汤老师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学习,先让孩子回顾了阅读名著的好方法:如,猜读、跳读、借助资料读、看目录读、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等。再承前启后地运用已学会的读名著的方法来深入阅读。重点落实: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个要素。同时,汤老师还对单元教学系统的资源整体进行了梳理筛选,结合“口语交际”中围绕一本书交流心得,“交流平台”中引导学生立体、多元的评价人物的要求,很好的在阅读中具体落实,做到了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前后勾连。
二、板块设计巧妙,实现了长文短教
这节课,导语提示的问题是: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作品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汤老师巧妙地抓住了“变”字做文章,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1.基于预学,围绕“变”,梳理故事情节;2.多元评价,研读“变”,感受人物形象;3.拓展延伸,预测“变”,激发阅读兴趣。第一板块:基于预学,围绕“变”,梳理故事情节。这个板块,主要突破学生对长课文主要内容不容易把握的难点,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关键问题,汤老师在课前通过一份预学单,通过运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古典名著”学过的列提纲的方式,来梳理尼尔斯的变化。这个环节大致分成三步:呈现预学作业→梳理故事情节→说清主要内容。课堂上,老师呈现了因为学生三份预学作业,分别代表能力的差异,在预学成果中出现三种典型情况,让学生观察发现。“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三位同学梳理得怎么样?”在同学们的观察和比较中发现,这份作业遗漏重要的信息,信息梳理不太完整;这份作业多个信息指向同一变化,信息梳理有重复交叉;这份作业虽然找全了变化,但是信息梳理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根据学生的对比发现,师生共同提炼和梳理,一篇长课文清晰地被浓缩为了几个主要情节,为学生说清主要内容(即梗概)提供了支架。
第二板块:多元评价,研读“变”,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板块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尼尔斯形象的探究,解决学生因为文章长,缺乏在前后联系中加深理解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对尼尔斯评价单一。老师在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有了一定评价的基础上,设计了回读环节,关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探寻尼尔斯的新形象。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首先,独立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做好圈画批注。接着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学生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起点,分步呈现学习活动,细节指点,逐一完成,保证个体学习和同伴互动的实效。分为三步走,首先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然后通过小组梳理选择,汇总意见填写词卡,最前面写组号,圆形卡片中写新的发现,长条卡片中用关键词写下依据和依据所在的自然段序号,这样可以方便交流。最后展示成果,小组进行汇报。在汇报中,教师要将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发现、提炼。学生通过对尼尔斯形象的探寻,发现尼尔斯虽然淘气、顽皮,但他也是个聪明、勇敢、知错、体谅父母的孩子,尼尔斯的形象越来越多元和立体,正如交流平台所说的。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预测“变”,激发阅读兴趣。这篇课文阅读提示的最后是希望同学们找来原著读一读,因此这个环节意在体现从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这个板块借助目录和故事的梗概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猜测“大海中的白银”和“鹤之舞表演大会”两则故事讲述了怎样的神奇。教师出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整本书的梗概,让学生找到和故事相关的内容,验证自己的预测。从而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 基于学情的支架,提供了向上攀爬的路径
这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告别了传统教学师问生答,琐碎分析的推进方式。本节课借助预学单、自学、合作学习清单等支架展开学习。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圈画、讨论、展示汇报、修正……形成了可操作、可自我监控的、比较清晰的学习路径,展开了学习过程。
从课堂上学生的有条不紊、自然大方的发言:“我找到的是第 自然段,请同学们来看……”“我代表第几组发言……”“我的发言结束了。”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较好,孩子们完全把课堂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教师方法的引领,板书的精美设计,大多都是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和归纳。整节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拔节生长!
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收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来,我们对待教学的热爱和激情,都来自于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宝秀 刘张云 22:11:56
今晚观看了汤佳绮老师的《骑鹅旅行记》的视频,感慨颇深。
一、巧用“变”串联全文
汤老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带学生复习了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汤老师复习什么就用什么来教,显得浑然一体。接着借助自学提示里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变”来展开教学。然后汤老师将学生的预习单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去了解尼尔斯他是哪些方面变了,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小组合作的方式去了解变的内容。
二、借助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汤老师让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去读懂此时的尼尔斯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通过快速回读抓情节,寻求新形象,圈画批注的方法去合作学习其他的段落,进一步去了解尼尔斯给我们带来的形象。在本节课中由于汤老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就成了不教,尤其是看到学生能够完整地分析人物的形象,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时,我很汗颜我的学生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能力呀?在学生的交流和分享中,其实就是思维的碰撞和生长的过程,再加上汤老师适时的点拨,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自学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分析尼亚斯由外在变化转入心理变化时,老师的引入就显得很巧妙,悄无声息就把学生从外在转向了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所以老师的教学机智在这一节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注重前后内容的勾连
汤老师的这节课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教学,然后教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又紧扣后面的交流平台来进行对人物的评价,做到了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平时教学的时候也要像今天汤老师教学生阅读的方法一样学会回读回教,更要学会两只脚走路,既要瞻前前,也要顾后。
四、以点带面,激发全书阅读的兴趣
本文仅仅是小说的一小个章节,然而汤老师以教好这个章节为锲机,让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索和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出示了整本小说的目录,然后重点提出让学生去了解鹤之舞表演大会和大海中的白银这些章节,让学生去猜测这些未知的情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然后借助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这本书可能还是一本什么书?”抓住目录中的地点让学生简单地去猜想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其实也渗透了梗概的内容,之后以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骑鹅旅行记的一些情况,这更加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有所知才会有所求。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有了去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汤老师的课也让我看到了教给学生方法与兴趣同等重要。
学习犹如一场旅行,不管目的在哪里,我们终将收获满满!
大桥 舒雨 22:23:14
今晚聆听了汤佳绮老师执教的《骑鹅旅行记(节选)》,这部分节选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故事内容浅显,但内涵丰富,作者充满想象力地用变形方式,打破了生活常态,人物性格多元在这部分内容中也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因为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在学习提示中提出了两个具体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指向说清故事内容,第二个任务指向激发读整本书的兴趣。
汤老师在梳理故事情节环节中,从呈现预学作业到梳理故事情节,最后说清主要内容。在感受人物形象环节,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我们以往阅读名著的经验,名著中的人物往往是立体多面的,比如景阳冈中的武松、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那尼尔斯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再读课文关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你对尼尔斯的形象有什么新发现?
首先,独立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做好圈画批注。接着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学生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起点,分步呈现学习活动,细节指点,逐一完成,保证个体学习和同伴互动的实效。在汇报中,汤老师将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发现、提炼。
最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汤老师带学生借助目录猜测:通过运用已学的看目录猜内容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阅读提示中推荐学生阅读的两则故事“大海中的白银”和“鹤之舞表演大会”。学生进行充分预测后,教师出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整本书的梗概,让学生找到和故事相关的内容,验证自己的预测。在比对中再次认识梗概,同时为本单元习作“学习写作品梗概”再次积累感性经验。
汤老师真正做到长文短交,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值得我们细细推敲
龙朋王鑫瞳 22:27:13
非常有幸观看了名师汤佳绮执教的《骑鹅旅行记》一课。整堂课节奏把握到位,汤老师的语言精炼,让我们听课者感觉轻松。《骑鹅旅行记(节选)》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汤老师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紧扣教学目标,注重了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交流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的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句,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来谈感受,让学生有理可据;在评价人物环节,又提醒学生要关注人物描写,分析故事情节,要从多角度去评价。抓住一个“变”字,引导学生关注到尼尔斯自身的变化和外界的变化,关注到尼尔斯内心的变化,从而感受到人物形象是 立体的、多面的。汤老师的教学让我们明白了巧搭支架,会使长文教学不再那么难!
牛街小学晏堃 22:33:30
今晚观看了汤佳绮老师的《骑鹅旅行记》的视频,感慨颇深。这节课借助预学单、自学、合作学习清单等支架展开学习,汤老师整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在感受人物形象方面则是多面的,关注到人物的描写,多角度的评价,且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让他们学到了阅读的方法,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汤老师真正做到长文短交,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值得我们学习实践!
哨冲小学 张巧 22:40:58
今晚观看了汤老师执教的《骑鹅旅行记》教学视频,对名著教学、长文短教、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回顾旧知、运用迁移
外国名著,怎样教?汤老师让学生回顾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猜读、跳读、借助目录读等方法来让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探寻人物形象
在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狐仙的时候,鸡群对他的态度的变化这一片段,汤老师做了分角色朗读,既进行了朗读训练也让学生们感受了人物形象。学生们当时说出了尼尔斯是一个淘气的人。而人物的形象是多元的,汤老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文中的不同段落中找到不同的事例来理解尼尔斯的形象,使人物饱满起来。
三、激发阅读兴趣有妙法
激发阅读整本书是本课的一个目标。学完文章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再通过视地频告诉学生这本书是关于瑞典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瑞典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历史知识等内容,也补充了作者的创作经历和这本书的影响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龙武小学 普燕 23:08:23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汤老师的这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她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紧扣教学目标,一开始就回顾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然后又用一个“变”字把长文读短,教短。课堂中的角色朗读也特别有意思,一下子就增添了课堂情趣。整堂课汤老师又注重了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分析人物形象,先教会学生从故事情节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再让学生运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说、写、展)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理可据,借此也让学生明白分析故事情节,要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学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最后,汤老师又让学生猜测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去阅读古典名著的欲望,这样的课堪称经典。
东风小学 蔡帆 1:18
今天听了汤佳绮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汤老师引导同学们交流了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跳读、带着问题读、借助资料读、看目录读。明确了方法之后,以此拉开了对外国名著《骑鹅旅行记》学习的序幕。
一、
梳理预习,引出“变”
首先,汤老师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带领同学们梳理和比较三份预习作业,发现了主人翁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后围绕“变”,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通过“变”来实现长文短教,接着,引出问题“那个变化最有趣,最有意思,印象最深刻”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
深入阅读,交流“变”
这一环节,老师首先引导同学们通过交流,感知变得神奇,并通过演一演,再现情境的方式,感知变得反转、变得奇幻!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认识(淘气、顽皮)。之后又根据阅读要求,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的方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直击人物形象之变(孝顺、聪明、知错就改……),从外在的变化感知到人物内心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要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
大胆想象,猜测“变”
这一环节,汤老师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局部到整体,继续想象其它故事情节神奇之变;引导学生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
汤老师肢体语言丰富,以学生为主体,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循循善诱,让人印象深刻。
张昳 2021/6/9 11:34:51
名著不光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还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背景,所以要带着学生理解外国名著并非一件易事。今晚听了汤佳绮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收获满满。
一、注重方法的指导
上课伊始,汤老师引导同学们交流了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跳读、带着问题读、借助资料读、看目录读。随后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传授,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教会学生从故事情节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再让学生运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故事,让学生了明白分析故事情节,要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学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切入点巧妙
汤老师在带领着学生梳理和比较三份预习作业后,发现了主人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后围绕“变”,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通过“变”来实现长文短教。接着,引出问题“哪个变化最有趣,最有意思,印象最深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经带领着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让学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汤老师通过演一演,再现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最后汤老师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局部到整体,继续想象其它故事情节神奇之变,引导学生从一篇的阅读走向整本书的阅读,这样能激发孩子们阅读和探知的兴趣。
语文教学如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读熟读透教材的同时找准切入点,完成语文的教学,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王玲 2021/6/10 21:06:12
听汤佳绮老师的《骑鹅旅行记》一课,在被汤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所折服的同时,自然再然地回想起自己去年上这一课时的情景。汤老师一节课完成的内容,我是花了三个课时才完成的。当时我和学生对这一篇课文都非常感兴趣,由于农村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在读通课文方面花的时间有点多,在评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学生的发现也是挺多的,汇报交流时他们也会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去评价尼尔斯,比我的预设好多了。对比汤老师的这堂课,自己的课显得多么的粗糙和低效。如果我也像汤老师一样重视前后知识的勾连与铺垫,教在学生已有的起点上,紧扣“变”梳理内容展开教学,为学生搭好学习支架,肯定就能少花费不少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