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海萍工作室
张海萍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89
  • 关注人气: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写作主体,培养角色意识——读《交际语境写作》有感

(2021-02-26 11:17:16)
标签:

张海萍工作室

分类: 读书心得

关注写作主体,培养角色意识

——读《交际语境写作》有感

     石屏县东风小学  高学文

一提到写作,大部分小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困难:不想写,对作文不感兴趣;没得写,没内容、没素材、没东西可写;不会写,没有词句、不会表达、不会结构文章等。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也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突破的重难点。这个寒假,我读了荣维东教授的《交际语境写作》后,心中可说是一种茅塞顿开的愉悦和爽朗。

交际语境写作也叫做真实写作,是在真实或拟真的语境下的书面表达和交流。“真实”不仅仅是真人、真事、真内容、真情感,还包括一种拟真状态。写作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写作样式形态相吻合,从本质上解决写作兴趣、动机、态度问题,即为何写的问题;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怎么写,即写作技巧、策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学生,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地完成习作任务到主动创造,乐于与读者交流。

首先,分析和设计写作任务的交际语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动机,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

学生作文兴趣缺失是目前第一重要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分析写作任务语境,激发学生语境下的表达欲望。教师教作文时,先要教学生分析、探究、还原、想象这个作文题的交际语境,即培养学生的写作审题能力。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和远方的小朋友策划一次“手拉手”活动,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可以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在作文题中:写作的对象(读者)——远方即将手拉手活动的小朋友;写信的目的——说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写作的话题——开展“手拉手”活动可行的建议;体裁——写一封信,交际语境交代得非常具体。学生面对这样的作文命题时,能够清楚地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最后达到什么目的。正是这种交际语境的真实具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才能使写作交流顺利地完成。教师还可以设计写作任务情景或者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乐于参与的写作活动和步骤中完成写作。比如游戏作文“我们班的大力士”先交代规则:竖起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字典,分别请上不同的学生上台吹,谁能吹到谁就是大力士。接着是吹书的场景——女生吹不倒,肥胖的男生吹不倒,虎背熊腰的男生也吹不倒,全班无计可施时,老师在字典前放一本薄薄的课本,一吹就到,这是借力打力的缘故。学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写起作文来也非常的顺利。这样的活动还很多:表演魔术、击鼓传花、做实验、猜动作、吃饼干、美食会……户外活动:摘草莓、徒步远行、湿地观鸟、公园放风筝、参观古建筑……类似的活动设计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还解决了内容缺失的问题。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在写作中渐渐学会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指的是让学生以什么样的身份去说话、去写话,是以学生、家人、经历者、朋友、医生、记者、商人、推销者,还是其他的什么身份说话。写作者的不同身份,直接影响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决定着行文的语气、语体、以及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不知道应该以什么角色说话。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果忽略了学生的角色意识,仅仅要求学生机械地写真人真事,学生所写的内容往往会不得体,甚至会落入无话可说的恶果。

比如语文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中,有这样的写作提示:你和爸爸妈妈可能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可能平时你与他们的交流并不多。让我们借这次习作机会,把平时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学生按习作提示写了后,作文中大多数学生的爸爸都变成了酒鬼、烟鬼,学生都是在劝爸爸戒酒戒烟,在作文中罗列了一大堆抽烟酗酒的危害,酗酒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抽烟会引起肺部疾病甚至癌变……不可否认学生在这次习作前还是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不是瞎编杜撰,可说是一篇好习作了。但细细一推敲,学生却忽略了自己在这次写作中的角色定位,子女劝家长改掉不良习惯,应该站在子女是角度去说话,而不是以医生的身份去劝诫。针对这个共性的问题,在习作讲评时,我引导学生重新定位角色来修改,学生在习作中淡化了抽烟酗酒危害性的枯燥说教,加入自己爸爸醉酒后的情景描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爸爸醉酒后的各种糗态,并用手机拍下了视频,让酒醒后的爸爸觉得难为情,从而慢慢戒酒。

显而易见,学生不仅仅是写作文的那个人,更是在一个特定场景中,以某种特定身份和口吻和读者进行交流对话,写作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角色意识,学会角色定位,写作的题材、动机、兴趣等会丧失掉许多。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习作中定位不同的角色,把学生引入一个交际的语境,进入一个写作的拟真情景中去,学生的写作就会充满历险和想象的乐趣。

第三,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关注读者,渐渐形成鲜明的读者意识。

读者即读你文章的人,学生在写作时要尽可能预想到那些明确或潜在的阅读者,这就是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客观上的读者大多时候是教师、同学、阅卷者,如果学生将作文的读者定位在自己的语文老师——那一个唯一的特殊读者,如果这个语文老师又特别霸道、专制、不自由开通,一个掌握生死大权令人惧怕的读者,对作文有诸多不合情理的限制和要求的时候,学生几乎不想向他写,甚至害怕写。所以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互之间应是一种融洽和谐平等的关系,不要以太多的道德框架去束缚学生,否则只会让学生的作文落入“代圣人立言”的虚假文章中,萌发起来的读者意识又被泯灭了。

比如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时,有学生这样先抑自己的老师:“再讲!我就把你的嘴巴撕烂!”这就是教科学的吴老师在大发雷霆了?NONONO!你是没见过她真正发火的样子,一口能吃掉十个人呢!吴老师走进了教室,只见她五十上下的年纪,瘦削干瘪的身材,板着脸,一张皱巴巴的脸长满了老年斑,活像一个农村的悍妇。瞧着不怒自威的吴老师,乱哄哄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调皮的同学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被吴老师撕嘴巴……此片段中,学生用夸张的手法先抑了老师严厉的性格特点,有些老师看后,认为这是老师在体罚学生,宣扬的是教学中的负面情绪,立意思想上有问题,应予以否定。我看后和该生进行了交谈,原来片段中的吴老师就是该生学校里真实的老师,学生把语文老师,同学预想成了自己的读者,在作文里和读者真实地交流,这是真实语境下的写作,所以我对他的作文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还可利用好单元作文,把单元习作中相关的读者意识要求训练到实处。统编版的教材里,好多单元作文都有落实学生读者意识的习作要求。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心爱之物”: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和同学分享;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先对您说”:信写好后,可以装在信封里送给爸爸妈妈,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们;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推荐一本书”:写好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交流一下,看谁的推荐能够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写好后和同学分享,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这些单元作文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完成本次作文,还附加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时,要把同学、父母、老师、同伴等当作是自己的读者,要把写作放在交际语境中去完成。所以在单元写作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才会渐渐形成。

第四,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以满足千变万化交际语境下的写作。

写作是书面语篇的建构行为,写作时大部分学生往往卡壳,就是头脑中没有相应的语言、句式和语篇结构储备。这需要学生具有海量的词汇,丰富的句式,一定的文章表达篇章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运用。比如字词层面,学生应在阅读中慢慢形成丰富的语言储备:口语、学术性语言、俚语、网络用语、科学语言、政论体语言、文言字词等,只有引导学生积累了,学生作文里才会用上这样的网络词:吃瓜群众、面瘫、萌哒、冒泡、打农药、集美、耗子尾汁……也会用上这样的方言俚语:下胙肉、阿妹儿、憨包、渣斤……在句子层面,对于长句、短句、复句以及陈述、祈使、疑问、反问句等各种句式要会应用自如。在篇章结构层面,要有丰富的篇章组织结构图示储备:放射状、鱼骨状、总分总、并列小标题、现象——原理——应用、环境场景——人物——故事等,这些都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作品后不断积淀而形成。

教师还要运用好“读写结合”的策略,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往往承担着“例文”的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揣摩作者的构思,课文结构,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根据写作的需要,学习课文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通过模仿并学会迁移运用。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课文《摇桂花》,作家琦君在文中按“忆桂花——写桂花——摇桂花——思故乡”来行文,用桂花来承载自己浓浓的乡愁。学生读懂后,我也让学生写写一种承载着自己童年美好时光的事物。学生也能模仿着《桂花雨》来完成习作,《故乡的广石榴》中,学生也会有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日子一晃,我就到了七岁,该是念书的年纪了,为了能择个好学校,我们全家搬进了城里,住进了学区房。到了街天,偶尔也能见到卖广石榴的,个头大,肉汁多,味道甜,我都会缠着奶奶买一些带回家吃。可奶奶“这里广石榴再好吃,也比不上我家兰梓营屋前的广石榴美味。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兰梓营的广石榴树,想起了那美味的广石榴。可见,读是为了更好地写,所谓“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基于交际语境的真实写作,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写作动机和一定的写作兴趣,知道为什么而写,要写些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切实解决了写作教学中许多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只要关注到写作的主体,注重角色意识的培养,也就能真正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你就能听到学生写作成长中拔节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