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适合了,慢慢就会爱上了——读吴勇的《学生爱上童化作文的理由》有感

(2019-03-04 18:39:25)
标签:

张海萍工作室

分类: 教学反思

适合了 慢慢就会爱上了

——读吴勇的《学生爱上童化作文的理由》有感

异龙镇中心校罗色湾小学      韩菊梅

 

习作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亦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学习、学会习作有什么意义呢?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由此看来,老师利用好习作教材,上好习作课,学生学习作,学会习作,是无可厚非的事了。但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这块大部分老师都觉得超级难啃的骨头——习作教学,我们老师们如孙悟空般地变换着七十二招数,想方设法的让游戏、视频、绘本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习作的素材融入到习作课堂中来,可多数时候还总是觉得挠不到学生的“痒处”,教不到学生的心里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最直接的便是我们教学指导的预设化、笼统性,让习作知识永远处于“告诉”状态。譬如说,每一次习作教学,课堂上到底要教什么,怎样来教,我们老师在课前备课时早就预设好了,上课时多数情况下也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的,只要有学生配合,教学能进行的顺畅,我们就会觉得不错了。再譬如说,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习作教学时,生怕学生不会,见什么就想教什么,但往往都是以教作文知识、教方法与教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这种教法单一、知识笼统、离学生远的教学内容,听不懂不说关键是乏味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习作课不感兴趣了,更是不喜欢写了。除此之外,习作指导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等同样是我们老师在习作指导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这样看来,我们的学生不是不喜欢习作,而是我们老师的习作指导有问题,即教学内容离学生太远,指导方法不适合学生。

这个假期,张老师为我们推荐的读物是吴勇老师的专著——《我让学生爱上了写作——吴勇的童化作文课程实践》。拿到读物书时,我先是被封面上字号最大、字体最粗,占位最显眼的“我让学生爱上了写作”几个大字给吸引了,相比较着平日里自己的学生最怕写作文这一现象,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吴勇老师是怎样让他的学生爱上写作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便开始搜索答案了,于是童化作文就映入眼帘了。童化作文,从字面理解就是儿童化的作文,那童化作文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吴勇老师在专著的第28页有说明,原话是:“童化作文的本质指向儿童——它始终站在儿童立场上,还原儿童的一切,基于儿童的一切,为了儿童的一切;童化作文的本体是作文——化儿童的需要为作文的需要,儿童的阅读、儿童的游戏、儿童的体验、儿童的想象、儿童的时尚等,都可以化为习作的不竭源泉。”除此之外,吴老师还从童化是“融化”、童化是“活化”、童化是“转化”、童化是“催化”及童化是“优化”五个具体的方面为我们详细解释说明了童化作文的“化”,这样我们就会对童化作文有更清楚的了解了。那学生为什么会爱上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呢?吴勇老师同样在专著中用了一百多页来为我们进行阐述、说明学生爱上童化作文的理由,具体有八个部分:用“我”的方式学写作、“我”的一切都在写作中、写作就是表达“我”的诉求、写作就是书写“我”的童史、精准知识让“我”的语力倍增、习作教材为“我”而变形、博客成就“我”的作家梦及“我”的优秀有标准。

认真阅读完以上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之所以会爱上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除了他的习作教学所用素材多数来源于学生身边的景、物、人、事等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吴老师巧妙而又灵活地做到了五“化”:习作主体的“融化”;习作内容的“活化”;习作方式的“转化”;习作情趣的“催化”;习作生活的“优化,这五点集精准的作文知识、活泼的教学形式、童化的写作题材于一起,怎能叫学生不喜欢、不爱上呢?那下来我就具体说说我对“习作内容的活化”这个点的理解。平时我们的习作教学,主要凭借的就是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结合单元主题,一单元一练,单元作文之外,我们几乎很少组织习作教学,主要怕的就是耽误时间还不出成绩。那教材当中的习作训练,有一些内容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蛮远的,如果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将内容在学生生活场景中加以活化的话,那真的就将学生排挤到习作之外了。就拿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鲁迅”的那个单元来说吧,鲁迅离我们挺远的,教材选取课文中叙述的内容离我们也挺远的,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是后面的单元习作训练,我们再不联系生活加以活化的话,,那好多学生肯定是无从下笔,写不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说说现在哪个行业的哪些人也如同鲁迅一样,平凡的人干着不平凡的事,一心为的都是他人,学生可能就会想到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的干着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活儿,有时候还会被一些人冷嘲热讽)、警察(春节时一小家的不团聚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团聚)园艺师等,有这些事例做支撑,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一些,写起来也就会有话可说了。再譬如说我们再教学生写导游词时,为了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并不会按照教材上的让学生写世界遗产,因为那离我们的孩子太远了,所以就让学生写写自己家乡一处有特色的景点的导游词。

所以我觉得老师要上好习作课,要让学生爱上习作,吴勇老师巧妙而又灵活的“五化”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再具体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活学活用此“五化”,让习作指导走近并走进学生的实际,适合学生的认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行,相信我们的学生也就会慢慢爱上习作的,因为我觉得适合了,慢慢就会爱上了。

                                        

 201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