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总结
(2016-03-04 14:42:47)
标签:
张海萍工作室 |
分类: 工作总结 |
张海萍名师工作室
2016年寒假,张海萍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集中研修——共读一本书活动。本次活动,选择王荣生教授主编的《写作教学教什么》为读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15—24日,自主阅读(或参与网络阅读);第二阶段:2016年2月23—27日集中交流。这是工作室自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共读一本书活动。从23日开始到27日,工作室的成员、学员共50多人参加了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QQ群的读书交流活动。本次读书活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读书组织,井然有序
本次活动由名师工作室按计划提出设想,写出活动方案,征求工作室成员意见后提交县教育局,然后由教育局下发读书活动通知。各中心校再向各工作小组老师布置读书任务,提出读书要求。2月23号由工作室主持人组织各工作小组按照通知要求准时参与读书交流。各小组在交流中有主持人,有交流材料整理员,有技术指导,有教学顾问。整个活动组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二、读书交流,百花齐放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按全县中心校分为5个交流小组,每个交流小组包括两个工作室小组,要求每个交流小组每天至少有3人上麦交流。在交流中,第一组(异龙、龙武)读书交流有8人上麦;第二组(东风、哨冲)读书交流有9人上麦;第三组(新城、龙朋)读书交流有8人上麦;第四组(宝秀、牛街)读书交流有8人上麦;第五组(坝心、大桥)读书交流有6人上麦。在交流中,老师们能根据书中专家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做到“读、思、议”相结合。有结合专家观点对教学的深刻检讨,有对今后教学的设想,有对专家观点的质疑,也有对专家观点的创新。老师们既能吸纳专家的新观点,又不迷信观点、迷信权威。
三、读书成果,丰硕弥香
读书如存酒,历久弥香。书读多了,总会在不经意间,呈现在人的言谈举止或是优雅姿态中。本次读书活动的成果,老师们从中产生的新观点、新想法,到行动中去实践证明之后,亦会如陈酒一样,香飘四溢。
工作室的老师们在本次读书活动中共写读书笔记120000多字,上麦交流人数39人,制作交流PPT课件39个,专题读书文章61篇。其中,哨冲中心校的陈燕春老师参与了全国鲲鹏小语读书群的交流。大桥中心校的张昳老师的交流稿《作文教学还需从心开始》,从一线老师的作文现状谈起,指出了作文教学的策略——分层教学,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方法;牛街杨朝忠老师的“真作文”观点,宝秀陈晓庆老师“拉长时间,静等花开”的做法,龙朋后丽芹老师的作文需要读者的实践等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老师们的思考。
四、交流方式,新颖便捷
此次集中研修的读书交流地点为网上QQ群,各组工作室成员在本组交流前,就召集本组老师学习在QQ群里播放PPT,上麦视频交流的知识,并试着上麦进行试交流,为本组正式交流时做准备。参加交流的老师无需集中到某一个地点,只需要在有网络的任意一个地方,打开视频链接即可参与或者上麦交流,包括用手机视频也可以参与,大大方便了老师,减少了车旅劳顿,无形中增加了参与面。
参与上麦交流后,有老师感慨,“没想到参加名师工作室的读书群活动,还体验了一把李克强总理倡导的‘互联网+’的便捷与快速,长见识了。”也有老师玩笑言:“挺好玩的,离着几百公里,也能在手机和电脑上互相视频交流。”
总之,通过读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知识智慧的共享上,还是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掌握上,老师们都有了收获。整个寒假,由于有了好书的相伴,寒冷的假期也变得温暖而幸福。最是书香能致远,就像一位老师说的一样,读书就像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工作室主持人在总结时把此次集中读书交流活动比作是2016年和春天的一场美丽的邂逅,她希望老师们把读书、思考和行动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走得更远。同时,她希望老师们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空气和水一样每天吸收,养成良好的阅读好习惯,让阅读伴随自己快乐成长,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