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2015-05-12 15:47:51)
标签:

张海萍工作室

分类: 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石屏县宝秀镇中心小学   张喜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不是一句两句话所能说透的,。所以,我在第一环节先介绍杜甫,从而让学生对诗人对诗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就是自学环节,教师必须适时引导,否则学生无法进行到下一环节。

我先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这首诗短短50多个字,其中地名就占了16个,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我让学生圈出诗中出现的地名,并且读准确,告诉学生地名无需翻译。在抓住“即”、“卷”、“传”几个多音字的读音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互相纠错,从而顺利达到让学生把诗文读通读准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把这首七言律诗读出节奏和轻重音。之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诗人在诗中的心情怎样?诗人为什么喜欲狂及喜欲狂的表现你是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自学诗文、读懂诗文,体会诗人的浓浓爱国情怀,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诗人,力求让学生读出情感。最后,我让学生对诗文进行当堂背诵,并且拓展了常见的几首爱国诗要求学生课外接着学习和积累。

反思这节课,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开。

2、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3、整堂课“读”占鳌头,呈现出前松后紧的状态,由于安排不够合理,所以本课出现了严重的拖堂情况,若按40分钟的课堂时间来看直接导致后三分之一无法在课堂上呈现。以后可以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情感、有感情朗读诗文合并起来,这样时间就充裕了。

疑惑:对于诗文中出现的有古今义有区分的词语“妻子”、“青春”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环节中进行了适当点播,学生也理解区分得到位了,但是“衣裳”这个词却让我犯难了。“衣裳“一词在今读“shāng”,指衣服,但在古义中读“cháng”,“上为衣,下位裳”在本课中应读成“cháng”,这个意义和读音区分没有什么疑义,但是查了很多的朗读示范,包括配套教材的范读中都读成“shāng”,到底该怎么教学生?教还是不教这个问题?教了自相矛盾,不教又让学生不明了,感觉两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