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雕琢细节,教出你的语文味儿
(2023-11-20 09:38:09)雕琢细节,教出你的语文味儿
——暑期阅读《余映潮教学设计技法80讲》心得体会
2022年,非常幸运的加入卫素芳名师工作室承担的骨干教师培养团队,遇到了一批优秀努力的同仁。在卫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感恩遇见,期待众行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学习之乐乐无穷。”教师“最长远的备课”就是专业阅读。暑期,工作室开展共读活动,卫素芳老师为我们推荐了暑期教育专著《余映潮教学设计技法80讲》这本书。随着工作室成员一起打卡、学习、交流,越读越觉得这是一本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良师良药,阅读后耳目一新,打开了局限已久的思维,惊讶的发现,原来教学有这么多玄机,原来教学还可以做的这么有魅力。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接地气的一本关于语文教学设计的书籍,没有理论和华丽辞藻的堆砌,有的只是平实的讲述,生动的教学案例。从字词教学、句子教学到段落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朗读教学等不同角度,提炼出了八十个教学细节,余老师凭借深厚的语文功底,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让我为之叹服!读此书,就像是一个智者在身边和你说话,一个老师在手把手教人怎么设计教学,怎么读懂教材,其实用性之强,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拥有。
在自序中,余老师就详细介绍了语文课堂中“教学细节”设计的重要性。讲到80篇短文是建立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力求用最丰富的教学实例来诠释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探求简明、实用、高效、雅致的课堂教学细节设计。希望通过研究“教学细节”设计艺术来提高教学效率。细读每一篇,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活动设计方面,余映潮老师都挖掘出了平常教学中没有想到或者没有理清楚的细节,并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实例展示了艺术高效的处理。
何为“有教学细节”?文中说到:所谓有效的教学细节,就是从学生看来,是语言学习与能力训练的实践活动丰富而且扎实的细节;从教师教学设计来看,是充分利用课文、把课堂时间大量用在学生实践活动上的细节。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理解为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掌握能力,使活动的设计更加细致扎实。而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研读教材的能力和设计活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雕琢细节——精致语文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回顾整本书,关于教学细节设计艺术对我最触动的是一下几点:
一、理性思考,提纲挈领
余映潮老师说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做到“理性思考,诗意策划”,这里的“理性思考”包括:深化课文研读、优化教材处理、强化课型创新、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每一点代表着教学设计的一个侧面。就拿“简化教学思路”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害怕漏掉哪一个知识点,力求面面俱到,以致于教学环节纷繁复杂,没有章法。教学设计像个九头鸟,学生听得晕头转向。
例如《溜索》一课,上这一课时,我按照小说的结构:梳理情节、分析人物、赏析环境描写,自己都觉得毫无新意,更不用说学生了。明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对牛的描写,而我非要拽着孩子们去找首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打折扣了。今年上这课的时候,我想不如就跟着学生的兴趣走,让他们酣畅淋漓地赏析这一部分,完成之后再问:这么精彩的内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很自然地一一谈及小说中描写牛对于环境、“我”和首领的作用。这样一线串珠,思路简单清晰。
二、淡化提问,细化活动
余映潮老师在第五讲中提到的“淡化提问,活动依然”就让我振聋发聩。原来,相比大量、琐碎的提问,精心设计活动,讲“解决问题”作为历练学生的过程,反而更能讲教学中大量的时空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完成听、说、读、写的课堂活动。并且展示了一个非常好用的技法:提要求、做示范、递抓手。这样明确、有支架、有层次的活动,反而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语文思考和能力提升。
回顾我自己上课,亦是如此,往往粗枝大叶,不够细致。讲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就问“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是一个xx的人,又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通过某一句知道的,再问“这一句属于什么描写?”“语言”“动作”,结论: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的xx性格。这样的课堂浮于表面,毫无情感。这里应该让学生深入去读这些句子,注意语气、停顿,注意某一个词,某一个字,必要时还可以演。例如我再教学《曹刿论战》时,让学生自己选读,读完以后问他:“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曹刿?”学生分析后感觉自己不适合读这一部分,又选了描写鲁庄公的段落来读,尽力演绎这个人物,读得特别好,这就是细化。所以,只有把学生活动真正落实到位,才是真实意义上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训练语言,夯实基础
语文阅读课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决不可能是单一化、程式化的机械模式,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因“语”而异,灵活操作。余老师的书中有多个语言学用的例子,语言文字训练的例子也很丰富,如第41篇积累字词、夯实基础,第42篇智能练习、助学助读,第43篇词语品析,咀嚼回味,第44篇句子品读、各有创意,第56篇认字识词、手法多样,第57篇句段评点、清新雅致,第63篇句式学用、求美务实,第64篇段落教学、练读练写。但要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是最能考验语文老师功力,能够像余老师这样把语言训练活动运用自如,是需要有多丰厚的尝试虽然模仿书中的某些教学设计方法,但还是显得简单而生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指导朗读,灵动多姿
都说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特点,那么语文课区别于其他科目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必然是“语文味”。想必对于语文课来说有些滑稽,语文课怎么会不“语文”呢?但是,我们细品就会发现一堂语文课上真正朗读、吟诵让人深入其中的时候是不多的,更多的呜呜泱泱为了完成提问的快读、形式化齐读等。
余老师在书中,就强调语文课堂就是要读出语文味,充满诗意。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我一直觉得很重要,但又觉得自己做的不到位。今天的阅读让我明白了“指导朗读,灵动多姿”的含义。以前我总以为读就是老师范读和学生自读,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块儿我做的还不够好。看了余老师《七颗钻石》的设计才知道原来指导朗读是那么重要。他说,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他说,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等。一定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传达出来。他的以读代讲的教学设计,更有讲究。一篇文章的朗读设计需要蓝本,蓝本中有明确的指导学生语气、语调、语速等提示。蓝本相当于戏剧的剧本,以前的朗读教学我从来没有设计过蓝本。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技法让我大开眼界。他的一个“读”能设计好多个角度去读,做到了“有层次、有过程、形式活泼”。如《使至塞上》他设计了四个“习点”1.吟读——体会情味,2.译读——理解内容3.背读——积累语言4.说读——飞扬神思。好多我熟悉的课文,余映潮老师都进行了精当的蓝本设计。
无论是余映潮老师的《余映潮教学设计技法80讲》,黄厚江老师《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还是肖培东老师、徐杰老师等大神的授课,都用洗尽铅华、始见真的言行告诉我们:语文不必刻意煽情、花团锦秀、为了高大上而高大上,也绝不能机械的停留在内容理解、思想提炼等片面知识的获取上,而是认认真真伏案品读,挖掘文本呈现意图、文本区别去其他文章的独有特质、可以支撑学生某个语文能力训练点的地方,摒弃平均用力,真正走进文本,选点突破,实实在在的在语文课堂上利用文本去教会点学生什么、触动点什么 ……所以,他们的课无论是“浅浅”“精致”还是“青春”……个人特色下其共性则是——“实在”、“有味儿”。
我想做到这一步的老师,才能在社会日益高标准严要求下做到抬头挺胸。我会跟随名师的步伐,在卫老师的引领和工作室同仁的研学中认真内化相关理论知识,积极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修正、升高自身教学能力,力求做一名专业精湛、诗意盎然的语文教师,彰显语文教师无可替代的专业性,而不是谁都可以指手画脚来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