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教学资源 |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卫素丹名师工作室 薛梦瑶
教学目标: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知作者——“一只光芒万丈的兔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孟子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课堂伊始,我们便先来知其人,论其世,在浩瀚的文学宇宙中捕捉一只光芒万丈的兔子。(出示课件)这些精致的句段选自张岱《夜航船》上册的序言,请大家共同品读,在脑海中勾勒出本文作者——张岱的形象。
通文意——一个白雪茫茫的世界
带着对张岱的初印象,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综合运用业已储备的文言知识,四人一组,尝试疏通文意,抚摸作者的笔触,走进一个白雪茫茫的世界。(课件出示)
易错字读音:
崇祯chóng zhn 更gng 拏ná毳cuì凇sng
沆hàng砀dàng毡zhn喃喃nán
重点字词解释:
绝:消失。强:尽力。及:等到
讨论声停下来了,想必大家已经饱览了这方西湖雪景,现在请各组派代表,按照组序,分享你们的翻译。(学生回答)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划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条小船,船上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很高兴痛饮三大杯而后告别。问他们的姓氏,他们说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下船时,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精读书——一位夜游西湖的痴人
古文学习,翻译为浅,赏析为深。张岱在《西湖梦寻》自序中写道“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那么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就让我们继续精读课文,来看看究竟是怎样的西湖令他魂牵梦绕,未尝相别。
找出写湖心亭雪景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西湖雪景的?
明确: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运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采用白描、侧面描写、全景式描写的手法来描写西湖雪景。
这些描写雪景的句子中有几字堪称绝妙,同学们再次品读,将其划出,讲讲你的理解。
明确:有同学划出“绝”字。一个“绝”写出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万籁无声,作者此时去赏雪,说明他独特的心境和与众不同的情趣。张岱在《一卷冰雪文序》中说“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在人鸟声绝迹的这个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大概也是他崇尚“冰雪人格”的表现吧。又有同学提到“芥”字,这个字也用得极好,芥本指芥草,在这里运用我们熟悉的比喻修辞,将小舟比作一棵芥草,将天地之大与人之渺小形成对比,人生如沧海一粟的漂泊感也就跃然纸上了。
此时此刻,埋藏于眼前犹如水墨画儿般雪景之下的漂泊感、孤独感和家国已覆灭无所附着的悲哀奔涌而出,本来以为这愁绪将绵延下去,文章却忽起波澜——“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笼罩的伤感似一扫而散,哪个字可以验证?(学生答:喜)不仅是“喜”,还是“大喜”,两人“大喜”,那么作者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也有巧遇知音的愉悦与惊喜,他不直接表达,而是转换角度,采用错落互见的手法,增加文章的情趣。
骆玉明教授在谈到这点时说道“如果懂得人世无处不孤独,也就懂得人世无处不可亲近。这意外之遇,并未破坏此番夜游的兴味。因为在彼此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和共同的美感。一时知己,别后不见,饮三大白,挥袖而散,真是难得的机遇。”到这里,这位舟子口中的“痴人”结束了他的夜游西湖之行。好的文章从不是言尽于此,而是留足余味,现在就让我们来解余味——“痴”的含义。
明确:作者的“痴”表现在:(1)“痴行”:特立独行与率性而为。(2)“痴景”:有世俗之外的高雅志趣。(3)“痴情”:无限的思念和淡淡的哀愁。
谈感受——一抹悲国伤家的惆怅
“痴行”、“痴景”、“痴情”,张岱可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痴人”。雪夜出行,好景年年有,亭上把酒,知音亦可寻。但唯独这无限的思念和淡淡的哀愁,唯独这一抹独属于作者的悲国伤家的惆怅,透过文字,扑面而来。大家读出来了吗?(学生思考后作答)是啊,从开篇的“崇祯”,彼时清朝已过二三十年,他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年号,再到和明朝有关联的“金陵”,可见张岱内心对于旧朝故家的怀念,对于家国覆灭的沉痛。“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最后,再次以深情的目光凝望这位驻足于茫茫白雪中的痴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解其中味。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知作者——“一只光芒万丈的兔子”
通文意——一个白雪茫茫的世界
精读书——一位夜游西湖的痴人
谈感受——一抹悲国伤家的惆怅
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备课时我根据新课标中提到的六个学习任务群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将阅读尤其是个性化阅读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通文意还是精读文,学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突破重难点。另外暑假期间卫素丹名师工作室组织成员共读《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受到第74讲《美选美用,增加文气》一篇的指导,在教学环节加入了诸如《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5期、《散文名作欣赏》和《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等精美的赏析材料,力求把本节课的美学价值做一提升,给学生们讲授知识的同时,带去美的享受。
本节课的优点我认为是思路清晰,课堂具有诗意化,缺点是在基础知识教授方面不够扎实,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争取呈现更优质的语文课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