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性作业和命题,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和命题相对立的一种形式,内容和形式因人而异。教师要在对学情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针对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设计一些基础类的作业。2022年语文课标特别重视基础类知识,专门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设置一个学习任务群,足见其重要性。语文学科的基础类作业大多以背、默、读、写为主。如果教师在设计基础类作业时,能够借助语境、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借助合作互助形式,并且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一定能够达到激发此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素材、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进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针对那些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提高类和创新探究类作业,不仅让他们“吃饱”,还让他们“吃好”。比如《鸟类》这一课的作业是“调查我们所生活的地区在近二三十年内鸟的种类和数量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就需要综合运用语文、地理、数学等相关知识,实现了学科综合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完全契合新课标“跨学科学习”的精神。
分层设计作业的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骨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有一些困惑,不知道怎么办,还请各位老师指点迷津:
1.分层设计的作业是怎么推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如果让学生自选的话,学生选择的作业和自己的层次不一样,怎么办?(例如:优等生选择基础类作业)如果是老师把学生分为三类,分别推送作业,家长愿意吗?家长会不会认为对自己的孩子区别对待?
2.分层设计的作业怎么评讲?如果人数少的话,教师可以面批面改。如果人数比较多,给A组评讲B组自习吗?是否会相互干扰?面向全体评讲的话,部分学生没有写该作业,效率高吗?
3.分层作业进行了,是不是也分层考试呢?我们学校曾经实验过分层月考,但是期末考试还是一张试卷,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作者:平顶山市第二十八中学
刘艳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