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菜单为何屡禁不止,剧情反转真相究竟是啥?

(2016-02-16 23:23:47)
标签:

哈尔滨

天价鱼

旅游

宰客

社会

分类: 新闻评论

去年的青岛大虾以38元/只的价格风靡全国,弄得男女老少都开了眼界:普通的盘装虾和海里的大龙虾一样,竟然是按“只”卖的。这事儿还没完全从大伙的视线中淡去,最近哈尔滨的万元鱼居然再次博得举国眼球,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该事件最先由当事者陈先生在微博平台爆料,称自己在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遭遇“野蛮”宰客,一顿鱼吃掉1万多元,堪称“哈尔滨神鱼”。此外微博提到,“黑心老板不仅乱报斤两,还动手打人,当地警方对此竟然不闻不问……”。

没料到此事件的爆料在微博上迅速蹿红,还没等公众们反应过来,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加入了关注行列。与此同时,由于陈先生的短暂失联以及多方信息的频繁发布导致该事件历经剧情反转,使得本来简单的“宰客”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顾客方对菜单的确认与酗酒闹事到当地官方宣称涉事餐馆经营合法,再到涉事餐馆伪造签名以及官方调查遭遇失实的质疑。更有媒体在今日爆出:涉事餐馆餐饮许可已经过期、同时同地还有客户遭遇“万元鱼事件等等令人乍舌的新闻。

很明显,一件普通民事纠纷案件在媒体传播的持续发酵中已然升级为全民关注的公众事件。对于哈尔滨官方来说,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单单的案件秉公处理,更是正在经历一场备受质疑的社会公关。其实,对于类似的天价菜单事件,我们并不陌生了。但在类似重大事件平息之后,为什么还会爆出同类事件?

一、公众维权意识的逐步觉醒与黑心商家宰客本位的经营方式和投机主义存在矛盾

以前很多人在外地旅游经历了被宰事件,大多数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宁愿息事宁人也不愿意多生事端。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维权意识的觉醒,使得更多人在面对遭遇不公待遇时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而这点,很多的黑心商家并未完全觉察,依然存在利益的投机主义思维,谋取一时暴利。

二、主管部门监管缺失及维权通道的不畅

我们会不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在外地遭遇旅游宰客行为,我们往往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投诉,究竟是物价局、公安110还是旅游局呢?笔者认为,多数旅游主管部门在前期维权宣传、中期维权通道的搭建以及后期案件处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透明之处。我们都清楚一个事实,就是在当下,很多案件的处理并不能单单靠一个部门来完成,更多时候是需要几个部门联合处理的。那么问题来了,谁来牵头?牵头后又由谁来主导呢?

此外,笔者从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获悉,当地官方称涉事餐馆有明确告知菜单价格,没有涉及坑蒙拐骗,那么这就应该交由市场来调节。价格高了,自然就没有人买了,那么价格理所当然的就会下降。笔者不十分了解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也不太清楚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但有一个质疑必须提出:价格的明确告知可否成为乱定价的挡箭牌?

目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相关事件也在浮出水面。诸如导游或的士司机拿回扣说、野生鱼VS饲养鱼、鱼的缺斤少两等信息依然流传网络,这些诸多疑点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在调查后给出公正的结果,这也是公众所期待的。

流言,不仅止于智者,更止于公正、公开的信息流通与调查。

http://p2.pstatp.com/large/14d0006a3c9ea331ea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