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
(2023-02-18 10:12:03)
标签:
文化认知 |
分类: 杂谈 |
习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戴维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故而又称为;路径思维。
不过戴维在这里主要是指经济学里的思维,而带有贬义。现实中实际上有许多人的思维都局限在这个模式里。我国古代社会就时常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原意从字面上可以这么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益的关系。以此思维理念来推断:父子之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人与人之间,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久的利益。按照这个路径思维模式,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也是如此。社会与社会之间那就更是如此。
然而接下亲情作何解答?母鸡护小鸡作和解答?母狗护崽作何解答?难不成动物也是为了“防老”吗?鸡狗尚能如此,作为高级思维的人,难道连鸡狗不如吗?
其实是这“路径思维”模式使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以致于家庭、社会关系相处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