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记事

2022-10-21 19:47:58

        ……钱梓墉              

 我上初中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是蔡睸生先生(女)。我的一篇作文她批了个“4分”(当时是使用苏联模式5分制)且当作范文在课堂上作了讲读和表扬。作文如下:        二(3)同学,过去不好。        每天到校,人数很少。        找砖马虎,浪费燃料。        出硝几克,以为很好。        倒数第一,心里苦恼。        现在来讲,转变不少。        全体同学,按时到校。        学习努力,炼硝积极。        放个“卫星”,十六斤了。       此文当作范文是老师(当时称先生)对我的褒奖和鼓励,很大程度上和当时社会形势有关。作文四字诗显然简单且幼稚,但从一个侧面描述了那个“全民炼钢”年代时学校学生边学习边劳动的一些情景。       那是在一九五七年暑假过后,我进入湖州一中念书。时逢举国上下“赶英超美”,“大办钢铁”。学校当然也不例外,全体师生满腔热情投入到这个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大礼堂东侧的篮球场上布满了好几座炼焦炉,长方形的,很大,用砖泥砌成。错落有序,十分壮观。每座炉顶部均有六至八个烟囱,黑烟夹杂着火光向上直冲,给人一种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感觉。晚上,火焰时不时的喷射着,划破黑暗,映红天空。炉温极高,平时绝对不允许无关人员靠近,以免出事。整个炼焦炭的过程大致是:建炉、装炉(煤)、封顶、浇水、出炉(焦炭)等。炼焦炭是由初三学哥学姐和体育老师承担,而我们一、二年级学生的任务是“炼土硝”。就是在北面刚扩建的新操场上和空闲的居民房里(按现在讲法叫拆迁房)用砖块叠成一个个简陋的灶头,上面放上大铁锅。并千方百计到校外的房屋废墟中的断墙残壁上寻找潮湿砖块(表面附有白色粉末状则为最佳),那时候城内坍白场比较多,一般都要挖墙脚才能取到,很费力。然后用榔头将砖块敲成一、二寸见方的碎块,放进铁锅内用水煮,再将煮下来的水逐步浓缩成白色晶体,这就是“硝”,我们叫土硝。听说土硝可以用来制作****。当然煮砖块用的柴禾也得靠我们四处收集而来。         初二时的班主任是蒋饴寿先生,任历史课,六十多岁,戴眼镜,中等个子偏瘦,人很和善,对于管理我们这帮顽皮又好动的孩子略显力不从心,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反复叮咛大家“乖一点”。有些同学借外出找砖头,寻柴禾为名到处玩耍,有的则干脆不来学校,来个浑水摸鱼。我是属于比较听老师话那一类,又是班上的劳动委员,理所当然对炼土硝这些事比较积极和关心。所以在写自选题作文时写了这首四字打油诗。诗句叙述了自己所在班级的实际现状和我的内心活动,得到了老师的的好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依然铭记着那段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青少年时的校园生活。前些时候我查阅了湖州一中校史,有关资料上显示:湖州一中在大炼钢铁时炼出焦碳一百二十五吨,被列为全省教育展览会重要成果之一。炼制土硝三千四百公斤,获得县市表彰奖励。还有在道场山麓开垦荒地十七亩、几年****收获番薯十万斤。       如今的湖州一中教育设施完善,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异。愿我的母校明天更美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