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伏羲教育

(2015-10-19 22:33:08)

吴教授曾经说过;其实教育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教人伦、顺人性、终生受益,就是这么简单。教人伦就是教做人,在家里做个孝子,在社会上做一个造福社会、受人尊敬的人。顺人性就是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本来十三岁以前的孩子,他的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玩。古人就很聪明,古人的聪明就在于知道这个时候的小孩不懂事,懂事不叫孩子,叫小大人。他不懂事,但是他记忆力好,所以古代教育一个中心就是背经典,其它的都属于辅助。经常背诵经典的孩子,人格优化,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生活品味和人生内涵会建立在更高的起点上,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现在教育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要理解,什么都要让小孩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温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且孩子长大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他自然就能理解,就能够发挥,能量是无限的。过去所谓一说读书人,至少腹有诗书,琴棋书画都会一点,至少生存都没问题。所以古人高明就高明在十三岁以前让小孩很开心很快乐的,把这些经典都记忆了,以后小孩长大了,综合修养提高了,自然会发展。   

     伏羲班的家长要跟着小孩一起成长,基本的经典要多读多背。家长还要陪孩子学书法,平心静气,学武术,强身健体。自己要多学习,能学就多学。教学的节奏要放慢,不要着急,让这个教育过程很舒服才行。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家长,每天都能陪伴孩子学习。每个孩子本性具足,在未染污前,以孝德以养正,父母方享太平,故家庭教育为首要,父母树立榜样为先。

    这学期我们班来了八个插班生。以前我说过不再招收插班生了,可是我这人心比较软看到孩子们可怜就收下来。当时我都跟家长有深入的交流,可是有些家长遇到事情的时候却没有一点办法。深刻感受到插班生家长和孩子的心理素质远远跟不上我们的步伐,所以带起来好累。就拿一些家长的做法来说吧,孩子在家不听话,作业没完成,家长就直接跟老师说,要老师好好惩罚他。殊不知这是家长自己在发泄,有一种报复的心理。其实孩子在学校表现都挺好的,要老师惩罚无疑就是让他怕老师,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孩子怕老师了又有什么用呢?老师不可能跟她一辈子,家长不学习,根本没有智慧来引领孩子。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到了七八岁就出现叛逆期呢?孩子自己连生活都不会自理,书包都还要家长背,整天东西要家长收拾,读再多的经典又有什么用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孩子改变,家长先要改变。想当厨师,先学厨艺;想当律师,先学法律;想当家长呢?要先学爱的智慧。家长不学习,就像医生无证行医。面对孩子,每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都应该重新学习。

    家长把孩子送到伏羲班来学习,一定是认同伏羲教育理念的。但有些思想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为什么?因为家长们还是对孩子有所期盼。这里所说的期盼,是指教育结果的期盼。如感觉孩子一段时间没有变化,就怀疑老师的教学水平。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伏羲班来学习?上过体制内学校的孩子都知道,体制内的教育有很多弊端,沉重的学业、解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课文、做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试卷,违背本性的英语教学,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牺牲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而且学的这些东西以后大多数还用不上。孩子还没上学的家长,看到了伏羲教育是条正确的道路,希望孩子能够学到真正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伏羲教育的真谛就是:教人伦,顺人性,终生受益。伏羲教育不光是书本教育,那不是和体制教育一样了吗?除了学习经典外,更注重人伦教育的培养,培养他们的情操情怀,力行弟子规,享受终身学习的快乐。

    真正的伏羲老师不会告诉家长,孩子可以背诵多少经典了,书法写得有多好了,武术练得有多棒了。然而正是这样,很多家长对老师们又有多少误解!家长有没有想过,在孩子童蒙养正阶段,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老师们要付出多少辛苦?生活老师更辛苦,不仅教孩子们学知识、更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教导他们一言一行。

    只要家长提升了、改变了,孩子自然会变好。教育本身就是家长的自我修行、自省和觉察。孩子就是我们家长的投射之物,他们的行为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孩子随时会用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我们究竟要修炼哪门功课。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弟子规中还讲到“不力行 ,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放下我们的期待与期盼,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有一天,你一定会惊喜地看到他们惊人的变化!以下是我提的几点建议:

1、放下已见,充分相信老师,对老师要有恭敬心、尊敬心。只要我们将这份心放到对任何事物的恭敬上面,我们的孩子去到哪里都是出色的人。已见太多,说明没有完全用心接受孩子进入伏羲班,不愿意完全配合老师,所以会苦恼。

2、放下孩子,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关注老人、孝敬老人上面(老人是根,我们是树干,孩子是果),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进步。这一点我做得也很不够,关注点基本上在孩子身上。生活中一切不顺皆不孝,要想得福孝中求。开学前的家长课堂姜博士再次提到孝顺,我也再次重新检讨自己对老人家的“所做所为”,太惭愧了,一定要用心改变。

3、放下自己,不要总是担心孩子有太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担心就是诅咒啊,要相信心念的强大力量,坚信孩子一定是很棒的,孩子就一定会成为好的孩子,只要相信就会有奇迹。正能量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屏敝负能量,让心里装入更多的正能量,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

4、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样的方法不但在教育孩子学习课本(经典)知识上,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上同样适用。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但也是最不懂教育孩子的。孩子之所以教育不好,不是因为孩子不好,不是因为自己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是方法不对。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当成手中宝,托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切事情,甚至连穿衣、吃饭、走路这样的小事都要为孩子代劳,以至于孩子毫无自理能力。记得教授在一次生活会上给我们说,“要做高山上的青松,暴风雨中的海燕,不做温室中的弱苗。”然而多少父母都在无知地制造温室,唯恐孩子受到一点伤害。殊不知这样的孩子是经不住阳光雨露的,一出来就会死掉的。真是可悲可叹!希望家长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