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论语心读》宪问篇第十四有感

(2015-06-13 07:50:52)
分类: 成长历程

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而不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柳局说:贫而无怨虽难,但颜回做到了。”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为在享受求道,悟道的快乐,所以没有怨天尤人。”富而无骄易“虽然真正的富有者,不少人十分谦和,十分平和,十分温和,也十分慈祥,比如李嘉诚等。但是,却有很多人因为钻体制空子而暴富的人十之八九骄狂无比,目中无人,目中无国,可怕且可恶。确实是如此。柳局还讲到为教者应当多关心后进生。这点我深有感触,在体制内的所谓后进生很难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他的成绩不好,在学校遭受老师们的打击,在家又受到父母的批评。无形中给孩子贴标签,他也感觉到到我就是一个差生,老师家长都这样认为,所以孩子自暴自弃。往往这种孩子就是因为习惯不好,专注力差而已。这是孩子的错吗?殊不知,他们比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更优秀。这样的孩子很可怜,他们应该更需要得到大家的更多鼓励才对啊!我以前就是犯过这样的错误,当别的班的孩子说要转到我班时,成绩不好的我一律不要,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只是为了自己班的平均分,我现在应该对他们忏悔,接触了伏羲教育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教育,才改变我的思想,所以现在专招收一些普通班所谓的“差生”来弥补我之前的过失。所以加入伏羲教育成长的岂止是孩子?

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人学习为修身,现代人学习为能得到他人的赞赏。”柳局说: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求道,求道的过程是道德提升的过程,是生命价值提升过程,当学有余力时才出仕,道德修养好了才做官从而能够服务于社会。现在的人学习或者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 ,或者是为了别人(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的面子,或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扬。我以前学校给我布置的作业也是当一种任务去完成,自己的认识不成熟心态没有改变过来,现在我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为别人学习,学一些真材实料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丰韵起来,才能去引领孩子,才对得起自己这份职业。我是在为美好光明的前途而读书,我是在为未来而读书是在为成功辉煌的人生而读书!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和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这句话好像是对我说的一样。儒家追求道德自觉,追求人格自觉,坚持“修己安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儒者也有超然的自负“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一事当前敢于担当,一事失败“反求诸己。”带上自己的阳光,照亮自己的心灵。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把一朵花变成一座花园,也可以把一滴水变成清泉。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境,所谓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只要你心中有阳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会觉得是幸福的。林老师说:强大自己,助别人强大。我现在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4.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柳局说:“不怨天,不尤人”是儒者的心态。天道酬勤,天道酬仁,天道酬义,天道公平,所以没有必要怨天。成败由人,成败在己,成败在心。成功了要感激别人的帮助,失败了要寻找自身的原因。每天要有“反求诸己”的心。曾经,在一本名为《不要为失败找借口》的书中,看过到这样一句话: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借口,当你不再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确实如此,借口只是一个推卸责任、掩饰弱点的工具,我们把很多时间放在如何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去推搪一件事,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从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与机遇,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会不断拉开我们与成功的距离。成功不是必然的,但成功只会属于重视方法并且会自己动脑去想、去分析、去寻找解决的方法,积极用创新的智慧解决问题的人。而遇到问题总是找借口推脱的人,必定是失败者!我会永远牢记,在工作中,学会把问题或者困难变成机会,要让它变成成功的催化剂!  坦然接受当下的不足。

5.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柳局说:现代学校教育,最有价值的研究是行为研究,如果教师能够研究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言语,学生的学业过程,从中全面了解学生,建立学生人格成长档案,并以此依据因材施教。伏羲教育的老师都会通过博客来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遗憾的是经常因为自己时间安排不妥,不能及时完成,导致很多细节方面都忘记了,虽然我们有在做,但做的不够精细,以后应该要像林老师那样多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这就是孩子一大笔财富啊!

 总之这一章感触我的地方有很多,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感恩柳局,感恩林老师,感恩伏羲家人的陪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