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镇随想

(2013-08-27 07:32:32)
标签:

文化

分类: 旅游随笔

乌镇随想

 

春暖花开,阳光灿烂。2012327日,我怀着极其喜悦的心情,参加了由嘉定马陆包桥村组织的老党员乌镇一日游,感慨良多。

乌镇是著名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又是大文豪茅盾的故乡,早已声名远播,我读茅盾的小说和回忆,对乌镇心仪已久,早就想一睹其风采,这次得以一游,了了我的这一愿望。

  乌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乌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乌镇水网密布,河港错纵,交通发达,物产丰饶,历代商贾云集,文人辈出。乌镇由于是二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崇德、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界域错壤之地,河、塘、港、浜、溪、汊、池、洋、潭水网交织之所,故不建城而设东南西北四栅,南北距十里,东西长二十里。我们从东栅往西游览,但见石板铺成的老街,两面均是明清时期的老屋,至今保存完好,当地的老百姓仍在里面居住。街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是老师带领的一队队中小学生,对乌镇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与老屋内居住的老人们在淡定地喝茶,形成鲜明的对照。

大凡乌镇的老屋,都是临水而筑,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这里基本上保持了古镇的原貌,虽历代为商贾云集之地,却没有如有的古镇那样过度商业化开发,让人叹为观止。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从我们参观的百床馆、木雕馆、酒坊、染坊,以及大大小小的庙、寺、塔、祠、堂、院等,无不透露出乌镇特有的文化气息。临水而建的昭明书院,乃梁昭太子萧统幼时随六朝时文学家沈约读书之处。昭明太子召集文人学士编写的《昭明文选》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书院前面的“六朝遗胜”石坊,乃明万历年由乌镇同知全廷训所建,石坊上有乌镇人沈士茂题写的“梁昭明太子与沈尚书读书处”。昭明书院和“六朝遗胜”石坊仿佛在向人们昭示乌镇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茅盾故居、茅盾纪念馆、茅盾纪念堂以及茅盾启蒙的私塾、茅盾读书的立志书院,更是今日乌镇的骄傲。这些都可以佐证我上述的猜想。我国历史上所谓盛世,兴旺不过百年,而文化可传承千年。

 

2012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