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漳浦庙的传说

(2013-08-21 08:26:59)
标签:

文化

分类: 史海一叶

漳浦庙的传说

 

1952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就读于我家附近嘉定马陆漳浦小学。一条南北走向的杨泾河将嘉定和宝山一分为二。漳浦就位于杨泾河西侧的嘉定马陆范围内,离杨泾河不过一公里左右。一条东西走向的马陆塘又把漳浦一分为二,有一座小石桥跨越马陆塘,称为漳浦桥。在漳浦桥的北面有一座庙,即漳浦庙。漳浦小学就设在漳浦庙内。我读小学的时候,见到庙的东面一间供着两位“老爷”:一位是女性,为杨九娘,村民们俗称为“大老爷”;另一位称“猛将老爷”。庙的西面一间就是我就读的教室。当时,漳浦小学设有一至四个年级,均在这一间教室里上课。老师也只有一位年轻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周围的村民就到庙里来烧香。一边是旺盛的香火,一边是朗朗的书声,这种奇特现象在解放初期也并不是个别的,比如附近封家长桥小学也就设在长桥庙内。

民间传说,后周大将赵匡胤一次兵败,单身独骑逃到杨泾河西岸,碰到九个割草的姑娘,姑娘们用草筐作假坟,把赵匡胤遮掩起来,骗过追兵,救了赵匡胤一命。后来追兵因为追不到赵匡胤,回来时又不见假坟,才明白上了九个姑娘的当,一怒之下把九个姑娘杀了。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为了感谢杨泾河畔九个姑娘的救命之恩,传旨以杨泾河的杨为姓,在沿岸建造九所庙宇,供后人奉祀,统称为杨九娘庙。漳浦庙大概就是这九所庙宇之一。我上小学时见到漳浦庙后院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说明这所庙宇确有几百年的历史。

漳浦庙中供奉的另一位“老爷”为“猛将老爷”。传说在我家西面不过一里路的龚家村(俗称龚家头)的村民,有一天在附近的小河里发现水面上浮着一具木偶,打捞上来一看,是“猛将老爷”的雕像。因龚家村属于长桥庙管辖,村民们就想将“猛将老爷”抬往长桥庙中供奉。可是不管村民们怎么用力也抬不动“猛将老爷”,村民们感到非常纳闷,其中一个村民说,既然“猛将老爷”不肯到长桥庙,不如送到漳浦庙中供奉。说来奇怪,话音刚落,村民们一下就感到轻松起来。于是,村民们就将这座“猛将老爷”抬到漳浦庙中供奉起来。原来长桥庙中供奉的是佛祖,“猛将老爷”是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的神祗,不愿和外来的佛祖为伍,只愿意陪伴中国本土的“老爷”接受百姓的奉祀。于是,漳浦的杨九娘庙中就多了一位男性的“猛将老爷”。就这样,两位中国本土的“老爷”多年来和谐相处于一个庙中,受到百姓的崇拜。

从此,村民们将龚家村当作“猛将老爷”的“娘家”。因为龚家村的村民将“猛将老爷”送到漳浦庙的那一天是农历七月十六,所以龚家村的村民每年农历七月十六都要将漳浦庙中的“猛将老爷”抬回“娘家”,供奉香火、酒菜,接受村民们的跪拜,然后再将“猛将老爷”抬回漳浦庙中。后来就成为一个习俗,俗称“抬老爷”,为村里一大盛事。直到现在,龚家村的村民还保留农历七月十六祭祀“猛将老爷”的习俗。我小时候也见过我们村的一次“抬老爷”,村民们把漳浦庙里的杨九娘和“猛将”两位“老爷”抬到我家东邻的客堂里,两位“老爷”朝南端坐,前面的供桌上摆满了酒菜,点上香火,燃起蜡烛,村民们依次向“老爷”跪拜。由于香火很旺,映得两位“老爷”的脸微微发红,村民们都说,“老爷”吃酒吃得脸都红了。我当时还小,对此深信不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