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内外阅读整合 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研究报告
(2015-11-30 15:28:08)
标签:
教育 |
《加强课内外阅读整合
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本课题研究了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具体切入以及整合的方式方法,通过师生共读共写、亲子共读共写、整本书导读课、阅读推进课等多渠道的熏陶引领、点拨指导,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研究对象是农村小学高段学生,采用了课堂实验法、对比法、文献资料法、竞赛法和调查统计法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该项研究成果解决了农村小学生“信天游”式(缺乏读物,有什么读什么,读前读后缺乏引导)的阅读习惯,完善了农村小学高段阅读内容、方法,探索了适合农村小学的阅读推荐体系、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阅读兴趣浓厚,阅读速度、质量明显高于平行班;习作中学生变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日记、书信等的习作练笔基本达到乐于动笔,善于表达,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了。
【关键词】: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未得到改善,阅读意识淡薄,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方法。我校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上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①学生课业量重,多数学生无暇顾及课外阅读;②家长和孩子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③阅读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习作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此,我校将开展《加强课内外阅读
二、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够自主运用读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2.提高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4.制定详细的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原则,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三、研究方法
我们在试验中采取了课堂实验法、对比法、文献资料法、竞赛法和调查统计法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四、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
1.申报课题: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及课题实验方案。
2.做好实验各项准备
3.组织前期测评。以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学生对阅读、习作的兴趣和能力。把调查结果分析后存档,以备实验过程中阶段性比对的需要。
实施阶段——课内外阅读写作教学实践(2014年4月——2015年3月)
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认真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和探索。
2.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阅读教学案例,进行自我整改,并作好改进记录。
3.聚焦课内外阅读,指导学生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形成多种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尊重小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开展多样化的阅读交流活动;初步建立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习作指导课教学模式。
总结阶段—总结研究成果。(2015年 3月——2015年6月)
1.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的交流活动,结合课堂改进行动计划进行讨论、点评和完善。
2.收集实验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写出课题终结性研究报告。
3.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同时做好课题的验收工作,递交实验报告,申请结项;进行成果鉴定。
五、课题实验取得成果
在课题实施之前,为准确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设计了关于课外阅读和习作六份调查问卷,对五三班和六一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阅读与习作问卷调查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
||||||
类别 |
内容 |
实验前 |
试验后 |
|||
阅读 |
阅读课外书籍 |
22.8% |
100% |
|||
喜欢读书 |
14.3% |
91% |
||||
每天读书一小时 |
11.4% |
80% |
||||
能够精读 |
11.4% |
80% |
||||
写读书笔记 |
10% |
100% |
||||
习作 |
留心观察 |
34.2% |
85.7% |
|||
主动习作 |
5.7% |
88.5% |
||||
习作时写真话 |
48.5% |
91.4% |
||||
喜欢习作 |
20% |
91.4% |
|
|||
习作有信心 |
17.1% |
100% |
|
|||
语言匮乏,无从下手 |
28.5% |
100% |
|
|||
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我们决定在课内外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读书,分年级进行好书推介,重视阅读指导课,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注重积累。在习作教学中,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及时表扬进步学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产生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生活实际,让习作教学面向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及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拘形式地表达;鼓励学生树立习作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手写我心”的观念。最终力求通过我们努力加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通过一年来的实验,孩子们的变化是喜人的,每天清晨,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走廊里、树荫下、廊凳上随处可见手捧书本潜心阅读的孩子。提起作文来,孩子们不再紧锁眉头,反而是跃跃欲试,和平行班对比,实验班的阅读与作文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成绩。
根据北师大版教材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我们为孩子精心挑选了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有益书籍,作为共读书目,构筑阅读的主干道。并且,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系列阅读:五年级上期,阅读动物小说系列:《时代广场的蟋蟀》《人鸦》《秘密花园》《森林报》《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五年级下期,阅读历险小说系列:《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神秘岛》《海底两万里》等。六年级,给学生推荐成长系列:《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小王子》《青铜葵花》《今天我是升旗手》,名人传记系列:《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富兰克林自传》《苏东坡传》。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书籍,一个学期的系列阅读,让这一种精神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也让孩子在阅读中比较,在阅读中提升,在阅读中形成一种品质和能力。
读完整本书,根据阅读内容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手抄报、读书卡,进行成果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利用家长会,指导亲子共读;每月给家长写信,为家长推荐阅读方法;通过校讯通平台,推荐好的家庭教育书籍,帮助家长指导家庭教育;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为孩子提供优秀书源。
第一步:教学《囚歌》,完成本“日积月累”第4题古诗背诵。
第二步:教学《晏子使楚》;拓展阅读《嗟来之食》,完成“畅所欲言”,布置“初显身手”。
第三步:完成“初显身手”。
第四步:教学《为了他的尊严》,完成“日积月累”第2题。
第五步:完成“日积月累”第3小题,布置“笔下生花”。
第六步:完成“笔下生花”,修改习作。单元小结。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实践,总结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
1.欣赏封面2.浏览前言3.赏读书评4.猜读目录
习作指导课教学模式:
读整本书时,引导孩子们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如读《草房子》时,写《给桑桑的一封信》、《杜小康,我想对你说》等。也可以进行书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桑桑给杜小康的一封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书中人物间的性格差异,也学会去理解他人。
读完整本书,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以写对书本内涵的认识,可以写自己读书的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读书后的想法,提高语言能力和读书感悟能力。
2015年4月8日,在陕县教体局举办的教师阅读展示会上,实验教师方海娜、柴关红均被命名为陕县第一批“新教育种子教师”。
2015年4月23日,在陕县教体局举行的阅读展示会上,由我校教师方海娜、柴关红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美丽的生活》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六、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