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制度下的人性(上)
(2020-06-12 19:53:25)《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百年前藏族实行的土司制度,土司便是辖地的王。这篇小说为我们再现了最后一代土司家族的一生,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具有神秘色彩的土司制度的社会,读起来非常的吸引人。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的故事。大概是阿来从小在藏族地区长大,这篇小说受到了藏族文化的深刻影响,让人没有突兀感。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创作方法的借鉴,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和一种藏族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小说的叙述中,土司制度是这本书的一个叙事中心或者情节枢纽,也从“傻子”这个视角来观察这样一个土司制度下的社会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来展现土司的权力和土司制度下人性的冷漠和丑恶。
作者在小说中也对土司制度进行了细致讲述。世界是水,火,风,空,而人的构成乃是骨头,或者根子。“骨头”这个词在第一章就出现了,它是一个骄傲的词——辖日,非常的有意思。简单的来理解,大致就是人的等级。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央王朝利用少数民族地区旧贵族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统治的一种手段,小说中也提到,在土司官寨里有一个前清皇帝的写着“导化群藩”的御匾。而在土司制度延续了千年的康藏地区,等级尊卑更为明显。小说里面提到的人的地位登记大致是土司、头人、百姓、科巴、家奴。而僧侣、手工艺人、巫师这一类人,土司是有些许放纵和包容的。在等级制度严苛的土司们的辖地是没有法律的,制度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规矩刻在人心里,层层的厚障壁让人只能往下不能往上。愚昧落后的等级制度其实是统治阶级的保护伞,而它注定是会被时代淘汰的。作者从土司制度这一个切入点真实的给读者展现了当时康巴藏区的封建以及土司的权力之大,可以说是一个“土皇帝”,这深刻的反映了文学的认识功能,帮助我们知晓了当地的制度以及风俗等。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点就是人性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这与我们平常文学作品中所看到的人之间的关系不太一样,这让我们知道在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因为某些东西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家人亲人之间本应是相互扶持,互相关心的。但在《尘埃落定》里面,太多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母子之间和夫妻之间没有温情和信任,更多的是嘲讽、利用、猜忌。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而感情,友爱,温暖都被满葬在了利己主义的冰河里。这大概就是土司制度所反映出来的面貌,土司一家是权力至上的高贵统治者,然而统治者向来就是尔虞我诈,亲情、爱情、人性之类的在权力面前就是一只蝼蚁,被至高无上的权力踩在脚底。比如小说中写大少爷刚开始对傻子弟弟很好,在他心里,他弟弟是傻子,对他继承土司的位置没有威胁,而当他战败,他弟弟从北方得胜归来时,他就对他弟弟变了,他和他弟弟的妻子偷情,并为此而感到高兴,甚至他打算当上土司之后杀掉傻子少爷。这就是人性,在权力面前兄弟情也不算什么,就是权力的祭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