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选择败走华容道?

标签:
历史曹操华容道 |
分类: 说三国 |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由华容道败走。曹操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条华容道呢?
这是一条“直线”通道:经过华容县城的华容道。汉朝的华容县城,在湖北监利县之北偏西,上坊东村附近。而现今湖南的华容县,是三国时吴国创设的一个县,原名南安,隋朝时才更名为华容,与汉朝的华容县没有关系。
当时曹操的战船已被烧掉,不能溯江而上,经乌林回往江陵。而且江面上布满了孙刘联军的战船。
那么,曹操可不可以由乌林,不向正西,而直奔西北,经过今天的沔阳与潜江两个县城,到汉水的河边呢?不可以!没有船,到汉水的河边,怎么逃走?只能是绝路一条。
他只能奔向江陵,因为江陵还有他的若干兵和船,还有一个有城墙的大城做防守。
因此,他必须选择华容道,虽然这华容道只是一条小路,不便行军,路的两旁,是湖沼与低洼的泥泞之地。天又大风,下过几天雨后,路上积满了泥水。后边孙刘联军又追得紧:周瑜带兵在追;刘备也与关、张、赵三人带兵追赶。
曹操不能顺利通过华容道,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想出一个办法,叫兵士到路旁人家征集草料,再背到华容道的路上铺路。果然,泥泞的路面有了草铺在上面,人与马就能行走了。
但草铺得慢,人马走得快。前段路有铺好的;没有铺好的,兵士还在铺,这些兵士,都被蜂拥而至的人马踩踏死了。
曹操带着残兵败将,最后总算到达江陵县,留下堂兄弟曹仁与徐晃负责防守江陵,柴进守襄阳,自己跑回了许县。不是象《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是关羽卖人情放走了曹操。
从华容道逃出后,曹操还喜不自胜,众人问喜从何来,曹操说,刘备,是我同辈。但放火迟了,如果早些放火,我们都没命了。
曹操一生,从来不曾受到过如此大的挫败。然而,他虽败,却不服输。对人说:“孤不羞走。”他不认为撤退是难为情的事。他还说:“船是我自己烧的!”周瑜、刘备带着孙刘联军,也很快就赶到了江陵县的外围。聪明的曹仁,采取的是深沟高垒的战术,以避免与周、刘较量短长;孙权始终留在柴桑,不曾来到赤壁和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