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人都想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评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

(2022-10-26 15:34:31)
标签:

文化

教育

“天边露出了鱼肚白”,读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1940年出版)期间,我的情绪是低沉、无奈和痛苦的,每天黎明,当我站在楼顶的平台上,看到隐约出现的曙光,嘴里都会涌出这句久久地埋藏心中的话。
经典应该放在作者创作时的背景下去品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南方的一个普通的小镇,当时欧洲大陆的德国纳粹希特勒已经燃起二战的烽火,周边欧洲国家也已纷纷卷入战争,远在大西洋另一岸的美国南方的小镇,人们除却对法西斯、军国主义、犹太人等产生一些新的思想争论话题以外,小镇上的人们还是过着惯常的日子,那些生活中烦恼、忧愁、争端,甚至黑夜、雨雪、路灯的光都和以前没什么不同,一直就是那个存在的、“被遏制的、被荒废的、被奴役的南方”,并且书中那些孤独的人------辛格、比夫、布朗特、米克和科普兰医生,他们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静悄悄地“过”着。
凯利一家有6个孩子,支撑这样大的一个家庭对凯利先生和太太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几个意外的变故,彻底击垮了这个尚能维持温饱的家庭。凯利先生受伤转行,收入剧烈减少,7岁的巴伯尔意外枪支走火击伤邻居女孩芭比而被索要赔偿、想当明星的二女埃塔身患重病因无钱做手术只能无奈地拖着,所以,难以为继的凯利家庭只能让15岁的、身材高挑、长相不错的还在读职业学校的米克去当营业员了,米克·凯利中断了她画家和音乐家的梦想。
科普兰医生一家有4个孩子,从汉密尔顿、卡尔·马克思、波西亚(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充满智慧的女主角)、威尔(也叫威廉,估计取自威廉·莎士比亚 )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科普兰医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他是黑人中的佼佼者,使命感重,特别喜欢斯宾诺莎(1632-1677,哲学家),追随约翰·布朗(1800-1859 白人 美国废奴主义者)。从波西亚不断地对农场的描述,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底层黑人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科普兰医生来说,40年来,“他的使命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他生活的年代,比马丁·路德·金(1929-1968)发表的著名的“I have a dream.(1963年)”演讲还要早20年以上。可是,随着威尔入狱,双脚被截肢,科普兰医生勇闯法院,要求见法官,被白人警察痛殴,并关进看守所,这一系列遭遇使他“心中的黑暗”永远也无法抹去,不能再去抗争了,他的肺结核会很快要了他的命。
辛格的经典是因为他的周围有4个同样孤独的人。
读前半部分时,感觉书中的纽约咖啡店老板比夫、黑人医生科普兰、流浪到此地谋生的杰克·布朗特、房东的女儿米克轮流来找聋哑人辛格述说自己的烦恼,我就在想,如果某一天五个人同处一室,会产生怎样激烈的思想碰撞啊!作者会怎样来描述?谁最具备煽动性?谁能说服别人?
聋哑人辛格,由于好朋友安东尼也是聋哑人,他就渐渐忘却了自己已经学会说话的能力,10年的相处,不管安东尼能理解多少,辛格的手语却挥舞的快速激昂,快乐洋溢,他就是这样不停地“说着”,快乐着,安东尼稍微的回应,他就很开心、满足了。
比夫算是有一定财产的人,勉强维持的咖啡馆,与其说是为了赚钱,不如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他特别喜欢观察人,也很有爱心,对“怪人”容忍,对残疾人、老弱、儿童等都非常慷慨,他很聪明,长期地经营咖啡馆练就了他一眼就能看穿人的本领,他对所有的客人都很客气,他有他孤独的情感原因,妻子爱丽斯去世给了他有限的自由,估计他的咖啡馆会一直这样半死不活地维持下去的。
杰克·布朗特,这个身材、相貌、四肢都奇异的、嗜酒如命、长着一张滔滔不绝的大嘴的外乡人,没有过去、没有爱人和朋友、却有一肚子的思想,这个在哪都不断倾述的异乡人,与街头的布道人西姆斯的交锋令人感触良多和期待,他的终极目标是自由,认为只有通过人类灵魂的正义感才能实现,宗旨意味着消灭资本主义,......。他清醒时的目标多么远大,自己书写纲领,发小传单,向周围的人阐述自己的主张,结果是这些述说还不如他对游乐场拉开干架的人们效果好。他与科普兰医生默默相对,认为科普兰医生的思想、行为很疯狂,本是来安慰他的,结果如仇敌般大吵一架。因为他的人生就是“独自一人,一堵墙、一段楼梯、一条公路”。
不断向辛格倾述的4人都有自己精神上的追求,且固执地、无奈地、疲惫地坚守着,最终结果都难以实现,五人的内心从未发生真正的交流和理解,这就是他们的孤独的根源吧。但这五个普通人都有非常善良的一面:辛格听不懂他人的话,却静静地看着,微笑着;比夫收留布朗特还热心帮助妻子去世后的妻妹一家;那么多黑孩子以科普兰医生的名字命名,就是对科普兰医生奉献最好的回报;才13岁的米克,自己还玩心很重,却帮助父母照顾弟妹们。而辛格是最先发现了自己希望的破灭,也就最先从肉体上主动毁灭了自己,其他的人都在苟且地活着。故事的结尾处,杰克·布朗特认为自己在这个镇子呆了一年多,把一切都给了辛格,他却自杀了。这也说明布朗特即将开起去下一个镇子的行程。
书中,辛格、比夫、布朗特、米克和科普兰医生的孤独,无人能解。但是人人都坚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比夫,这位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主人:“现在,当一朵夏花在九月里凋零时,这份爱结束了。他安下心,静静地等待朝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