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象征:把信送给加西亚

标签:
文化教育 |
许多读者是带着戾气、不屑、抗拒,粗阅这本书的,与目前的文学创作相比,书中故事情节确实一般,但还是有几点启示的。
一、个人修行的要求------别人不懂
百多年以来,“把信送给加西亚”已经成为一种主动、实干、忠诚、敬业和荣誉的象征。此书强调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法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在如今的社会框架下,“为老板打工”是一种普遍的就业浪潮,对老板不满------主要是对工资和管理,也就成了如影随形的顽疾。如果你是具备罗文上尉那样品质的人,你完全可以随自己意愿炒了老板,如果暂时没那本事,就再练练翅膀。只是我相信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这句话:“世界会给你厚报,既有荣誉也有金钱,只要你能主动地、出色地完成工作。”
二、贫穷没有什么优越之处,也不值得赞美,衣衫褴褛更不值得骄傲
能挣钱,说明你能力强,脑子也够使,对社会贡献大,当然最受益的是自己。有钱没钱都不能“穷橫”,那是精神贫困,有许多有钱的人精神上“穷横”,则钱财就守不住,这与读书、学历、年龄、国籍关系不大,只与自身品性、休养、德行有关。看看那些如流星一般曾经耀眼的“明星们、富翁们”,临到生命终结依旧活的体面的凤毛麟角,大多......,甚至,比发达之前还贫困,印证了人们常说的“德行配不上财富和才华”。
三、耶鲁大学生的例子:他不能代表耶鲁精神
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遇见这样的牢骚满腹,四处发泄的人。
“耶鲁不是完美的,但是耶鲁的优势是很强大的,那为什么不能抓住耶鲁的那些现有的优势,容忍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你就会得到生活中的益处。你对它的制度给与同情和忠诚,你就会得到报偿。”年轻人肯定不愿意接受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这些话,认为观念陈旧,那就学学乔布斯吧,离开斯坦福大学的他,对母校也是褒奖有加,听听他2005年在斯坦福毕业会上的演讲,关键是你怎样在这个基础比较高的平台上腾跃而不是下落。
四、耶稣和无花果树------拒绝平庸
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跋涉旅途中感到饥渴劳累,他们发现了一棵无花果树,长得漂亮但没有果实,耶稣因为它没有果实而诅咒了它,第二天,门徒们发现,那棵树已经枯死了。《马太福音》
人们认为,在那个季节,根本就不是无花果结果的季节。而上帝认为:如果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来临,那么人们就不会记得我了。麦克·格尔曼认为:上帝的意思是一切顺其自然就是平庸。还是格尔曼讲的《圣经》的故事,主人解雇了没能给他增加钱财的仆人,鼓励那些用钱生钱的仆人,“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主人把那无用的仆人丢在屋外黑暗里,任他哀哭切齿了。
五、与本性无关------先做改变的决定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遇到与他人无法沟通的事。责任要么在你,要么在他,要么两人都有责任。排除人类大脑的构成差异,关键是自我持有理念的问题。“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别人能够在工作中挑剔出错误来的话,那些正是你不够完美的地方,那你就不要去找借口,坦然承认我还不够完美。千万不要捍卫自己的缺陷,更不要为此固步不前。”这与你的天性无关,这只是改变思想,先做出一个改变的决定。用本性做借口,就是懒惰。
六、勤俭是体面生活的基础
约翰洛克菲勒认为:勤俭是体面生活的基础,俭省是良好金融结构的首要因素,无论是政府、商业和个人事务都是如此。花钱永远比挣钱容易,存钱的习惯敌不过花钱的欲望,浪费和奢靡刚开始的时候像幼师,毛茸茸的很可爱,这种欲望强后,如同长大强壮的狮子,会吞噬你的。
“如果你是一个勤俭的人,那么你就会快乐,当你挣到的多余你的花费的,当你生产的多余你消费的,你的生活就是一种成功,你就会充满勇气、活力、雄心和善意。世界是美丽的,因为世界是你所看待的世界,当你满意时,世界也会让你满意。”所以,勤俭是一种善意也是一种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勤俭也是一种生存的必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