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者:@中科大胡不归
知乎上有人问(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69777):
学二代,天才那么多,我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还应该走学术之路吗?
我是一所普通一本大学的工科生,本来以前的想法是继续读研,读博士去高校当老师。
但是,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原来我梦寐以求的名校,别人的父母早已是那里的高材生,他们的孩子我怎么赶得上,天才还那么多,我该如何生存……
我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69777/answer/68351931):
题主的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也用不着自己吓自己。如果说任何领域都有二代,那么学术领域肯定是这其中作用最小的。历史上知名的父子学者并不多,因此一旦有那么几家就会传为佳话。这是因为,财富和政治资源是很容易传承的,长辈一句话就给后辈了,知识和治学能力却必须是要自己踏踏实实去学的。大多数科学家的后代都不在学术界。诺贝尔奖得主的孩子搞学术的,也有很多一辈子在老爸光环笼罩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并不见得是很愉快的体验。
作为一个例子,我家祖上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有点关系的,外公参加八路军,母亲是英语教师,父亲参加空军,这就算我家的“学术背景”了。让不计其数普普通通的家庭进入他们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这正是中国社会革命的伟大之处。
再举一个例子,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履历:本科在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博士在科大这个级别的学校,博士后在德国马普所级别的单位,然后在很好的研究单位作了教授或研究员。最好地诠释了“一步一个脚印”!
搞研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动机。千金难买心头好。如果你真的有坚定的兴趣和决心,那么社会必定有你的上升通道。梦想还是要有的~
【作者按:欢迎在微博上通过在私信页面点击“订阅文章”或输入“DY”订阅我的群发。在电脑上点击我的置顶微博中的标签可以完全列出与分类阅读我的文章。推荐关注@秋秋和丫丫的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