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37)
作者:@中科大胡不归
【作者按:《古今数学思想》,莫里斯·克莱因著,张理京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上一篇见http://weibo.com/p/1001603878938584696941。欢迎在微博上通过在私信页面点击“订阅文章”或输入“DY”订阅我的群发。在电脑上点击我的置顶微博中的标签可以完全列出与分类阅读我的文章。推荐关注@秋秋和丫丫的小五
第10章:欧洲中世纪时期。本篇记录此章的第9节。
9、总结
在科学上也如在其他领域里一样,中世纪只是专攻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权威著作。然而随着世界情势的逐步改变,人们日益强烈地发觉信仰和明显事实之间的脱节和矛盾。在伽利略演示经验的价值之前,在笛卡尔教导人们进行内省之前,在帕斯卡(Blaise Pascal)陈述关于进步的概念以前,就有那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主要是持异见的经院派学者,打算沿着新的路线前进,向旧有的观念提出挑战,要求比希腊人更多地依赖于对自然界的观察。
作实验(其部分目的是为寻求产生奇迹的秘方)和用归纳法来获得一般原理和科学规律,开始成为知识的重要来源。虽然中世纪科学家总的说来仿照亚里士多德的做法寻求物质上的或物理上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很难获得而且用处不大。他们愈来愈体会到,从数学上对观测数据和实验事实进行整理比较,然后核验数学定律,做起来较为容易。按:科学的方法往往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简单的,让人在事后产生一种“怎么可能不是这样”的感觉。
尽管有这些新的趋势和活动,但如果让中世纪的欧洲循着一条不变的道路继续走下去,那它会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和数学,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按:很有趣的问题。我们有更大的把握认为,古代的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等文明,如果按照自己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没有西方的冲击,也是产生不了真正的科学和数学的。理由很明显,因为他们已经走了上千年,从来没有向科学的道路尝试过。
自由探讨是不许可的。从1400年起就已存在的少数几所大学是受教会控制的,那里的教授不能自由讲授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如果说教会在中世纪并未禁止过什么科学学说,那只是因为当时并没有发表过新的重要学说。按:这个笑话好冷……
但若不论在哪方面发现有真正与基督教思想相抵触的论调,那就会立即受到镇压,其残酷与恶毒的程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的,而这种镇压大部分是由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所创立的宗教裁判所来执行的。按:原来英诺森是Innocent!天真,无瑕!就是他创立了科学的死敌,宗教裁判所!
其他一些相对比较次要的因素也推迟了欧洲的变革。复活的希腊知识只能为少数既有时间又有机会来学习的学者所接触。手稿很昂贵,许多人想要而得不到。此外,从1100年到1500年这段期间,欧洲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侯国、多少带点民主色彩或寡头政治性的城邦以及教皇控制下的国家。这些政治单位间不断发生战争。从1100年开始的十字军战争糟蹋了数目难以想象的生命。14世纪下半叶的黑死病夺去了约占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但幸而革命力量已开始在欧洲的学术、政治和社会舞台上发挥它的影响。按:这些都是技术性的困难,相对比较容易克服。科学的种子虽然很不容易生根发芽,但是一旦开始生根发芽,想阻止它也是非常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