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美容营养师张红夏
美容营养师张红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1
  • 关注人气: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对蔬菜少生病

(2014-06-13 10:37:57)
标签:

健康

蔬菜的营养

好处

烹调原则

                   http://cdn.t01.pic.sogou.com/30c40e020f63f81f-85679ec6a342f6f1-9aa1e84a32bd22ec08ee32ca5cb08fec.jpg

  我们每天都在吃蔬菜,也知道多吃蔬菜能给我们带来健康,但是吃对蔬菜具体能给我们人体带来什么保健功效?怎样烹调蔬菜更健康?如何才能吃到更多的蔬菜?对于这些大家是否都了解呢?今天营养师带大家进入蔬菜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蔬菜的分类和营养优势】 

蔬菜分类

代表蔬菜

营养优势

叶类和根茎类

油菜、菠菜等

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宝库,最值得推荐

花类

西兰花、白菜花等

蔬菜中的姣姣者

根茎类

胡萝卜、洋葱等

β胡萝卜素位居之首

瓜类

黄瓜、苦瓜等

水分含量高,营养价值不高

茄果类

茄子、西红柿等

营养丰富值得推荐

鲜豆类

四季豆、荷兰豆 

注意预防食物中毒、需彻底煮熟

菌藻类

香菇、海藻等

含多糖、可提高免疫之首

薯芋类

山药、藕、芋头等

既是粮食又是蔬菜

葱蒜类

葱、蒜等

含硫化物,具有抗癌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吃蔬菜到底能给我们人体带来哪些保健功效?

 【多吃蔬菜好处多多】

  1 让人更聪明

  每天至少吃到一斤蔬菜的人,他们的认知能力下降会比较少,不容易随着年龄大脑衰老。

 

2 保护骨骼

  多吃蔬菜可以减少钙质的流失;蔬菜中含有大量的钙,如:黄瓜、小油菜、苋菜等的含钙量都非常高,有的甚至比牛奶还高;蔬菜中含有维生素K(越绿的蔬菜,维生素K含量越高),有助于进入人体的钙沉积到骨骼。

 

 3 保护视力

  绿叶蔬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和叶黄素,可以预防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保护我们的视力。

 

  4)预防便秘

   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每天吃一斤以上的蔬菜就能很好的维护我们肠道的健康,促进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5 预防糖尿病

  蔬菜中含糖量少,多吃可以维持体重,也能稳定血糖。研究证明,吃蔬菜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有奇效。

 

6 预防多种癌症

  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硫甙类物质,可预防癌症,尤其味道特殊的十字花科蔬菜更是抗癌的有利武器。

 

 虽然蔬菜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只有坚持每天吃到一斤以上的蔬菜,而且最好有一半的深绿色蔬菜,才能真正达到它的保健功效。那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吃更多的蔬菜呢?

  【多吃蔬菜的妙招】

  1 将蔬菜融入到早餐中。如:吃些圣女果,喝粥时吃点凉拌菜或煎鸡蛋时加些蔬菜都是可以的。

 

2)对食材进行调味。给蔬菜加点料,可以掩盖不喜欢的味道,让蔬菜的味道更符合自己的喜好。如:在拌凉菜时加点辣椒油;在烹调肉类时多加蔬菜;将芹菜、土豆等食材剁成碎末做成汤风味独特的汤类;将西红柿、胡萝卜炸汁可以增加蔬菜的摄入量。

 

  3)将蔬菜放在显眼处。 将蔬菜放研究发现,打开冰箱门先看到那种食材,这种食材被吃掉的机率就会增加两倍。

 

不正确的烹调方式也会降低蔬菜的营养价值,影响它的保健功效,所以选择正确合理的烹调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蔬菜的烹调原则】

  1 先洗后切

  流水冲洗、先洗后切,不要将蔬菜在水中浸泡时间过久,否则会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流失过多。

 

2 急火快炒

  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绿叶蔬菜用油急火快炒,不仅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还可以促进胡萝卜素的吸收。

 

  3 开汤下菜

  维生素C含量高、适合生吃的蔬菜应尽可能凉拌着吃,或在沸水中焯1-2分钟后再拌,也可用带油的热汤烫菜。用沸水煮根类蔬菜,可以软化膳食纤维,改善蔬菜的口味。

 

  4 炒好即食

  已经烹调好的蔬菜应尽快食用,连汤带菜吃;现做现吃,避免反复加热,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和亚硝酸盐的增加。

 

 虽然说多吃蔬菜有很多的保健功效,但是大家也不要只吃蔬菜,这样很容易导致营养失衡,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注:博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美容营养师张红夏

联系电话:18710031493

QQ836896520

@新浪微博:美容营养师张红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