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2019-11-03 18:10:19)
标签:

qing话题

青铜器

手机博客

文化

杂谈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春秋早期 子仲姜盤
髙18釐米;口徑45釐米;重12.4公斤
葉肇夫先生捐贈
現藏上海博物館
口折沿,淺腹圈足,圈足下置三頭立體爬行虎,虎體側面與圈足邊緣相接。腹兩側設附耳,前後各設立體的曲折角龍,龍首聳出盤邊,曲體卷尾,攀緣於腹的外壁,作探水狀。腹壁飾變形獸體紋,盤內紋樣紋飾共有四週,中心是一立體的水鳥,自此向外擴張,第一週為浮雕的兩龞與兩蛙,第二週是四條立體的魚,第三週是四尾立體的水鳥間以浮雕的龜與蛙,第四週是立體的三蛙與浮雕的魚相間隔。盤中所有立體的動物蛙、魚、水鳥都能在平面作360度的旋轉。這種藝術裝飾手法,是前所未見的,不僅使造型單調的盤充滿了生氣和情趣,且在青銅器鑄造技術上,也是一種空前的創造,雖然採用的是分鑄技術,但要在較薄的底層中嵌入這些動物很小的底軸,還要垂直不使卡住,能使每個動物能在平面作360度的轉動。因此,在合範澆鑄銅液時,軸和盤的接觸處僅能容納一層極薄的泥料,在銅液髙溫澆鑄時使泥料不脫落,且盤底又不能漏水,這髙難度的鑄造工藝,在盤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與此盤成組的子仲姜匜,為美國紐約私人收藏。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在香港回歸前夕,經國家有關部門多年追蹤未果,已經流失海外的國家一級文物春秋子仲姜盤率先囬歸祖國,並成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件事情有點突然,因沒幾個人知道它出土及流失海外的信息,幾乎不知道它流落何處。當時也只有國家文物局和國際刑警極少數人知曉,原來它是駐外機構追蹤整整九年的兩件國寶之一。

1994年8月上海博物館馬承源館長為香港葉肇夫先生鑒定“子仲姜盤"。馬館長是位享譽海内外的青銅器鑒定專家,曾為國家鑒定並追囬大量流失海外文物。當見到子仲姜盤那一刻,即斷定為春秋早期晉國貴族專用的青銅重器,保存完好可能為山西出土。鑒定完畢,馬館長夜不能寐,連夜撰寫《跋子仲姜盤》一文,一氣呵成,揮筆而就,並對此盤作了全面詳細的考釋。馬館長認為此盤是舉世無雙的文物精品,該盤工藝精湛,世所罕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古代青銅器鑄造學的史料價值。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1997年6月11日距離香港回歸只有20天時間,香港葉肇夫先生將多年漂泊海外,以重金購得國寶子仲姜盤,親自放入上海博物館中國青銅器館的展櫃内,並表示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前,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關於葉肇夫先生贖囬國寶子仲姜盤並無償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一事的來龍去脈,鮮有人知。在葉肇夫先生要將子仲姜盤捐給上海博物館時,國家文物局有人還心存疑問,因當時,偷國寶出去的很多,哪有人將如此貴重的國寶送還國家的,因此該局有些人忍不住就問葉先生,為什麼會捐給國家。葉先生說:“因為情義兩字,能將國寶送囬國家,這是對國家之情,協助朋友追囬國寶,完成任務,那是義。”上海博物館馬承源館長曾經為此盤撰文《跋子仲姜盤》,認為子仲姜盤的裝飾是綜合了以往盤的各種因素而加以發展,尤其是盤內有浮雕的魚、蛙和龜,另有立體的魚、蛙和水鳥等動物,在原地可作360度旋轉,這種藝術裝飾是前所未見的。不僅使單調的盤充滿了活躍的生氣和情趣,在技術上也是空前的創造。盤內鑄銘文三十二字,記載了大師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碩大而精美的盤。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葉肇夫先生之所以將子仲姜盤捐給上海博物館,事緣當時葉先生的朋友穆星星先生在國家文物局任職,負責追囬流失海外國寶。國家文物局已跟蹤子仲姜盤有九年,得知子仲姜盤在香港出現的消息,並準備出售。即派穆先生及專家一同去香港與物主接觸,經鑒定是真品,但文物局沒有可能在極短時間内出錢購買,因當時用錢報批需要時間,很有可能會讓他國商人買走。因此,葉肇夫先生得知情況後即自行出錢將子仲姜盤購得。後上海博物館馬承源館長通過穆星星先生認識葉先生,馬承源館長很想研究子仲姜盤,便赴港親自鑒定子仲姜盤。在上海博物館新館建成以後,馬承源館長對葉先生說,希望能借子仲姜盤在上海博物館展覽六個月,保證送囬。葉先生很幽默地對馬館長說,借就不借,贈送你,贈送上海博物館。這就是葉肇夫先生將子仲姜盤捐給上海博物館的真實事情。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銘文譯文】
腹內壁鑄銘文六行三十二字:
隹(唯)六月初吉
辛亥,大師乍(作)
為子中(仲)姜 口(沫) 
盤,孔碩且好,
用祈眉壽子子
孫孫永用為寶。
銘文記載: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師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的盤,盤既大且好,用來祈求長壽,子子孫孫要永遠寶用。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大師是春秋早期晉侯的屬官,仲姜可能是齊女,齊是姜姓,此器的銘文字體與郘黛鐘銘文風格近似,盤中的鳥形也和晉國上的鳥形相同。故此盤定為晉器。子仲姜下嫁於晉國的貴族,說明在春秋時期,不僅大國之間聯姻,貴族間也聯姻。聯姻是結盟或依托的一種紐帶。子仲姜盤盤心能旋轉的小動物,對於春秋早期青銅器鑄造技術的進步,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

 

(本文撰稿、圖文:溢民)

 

 

 

解析上博館藏春秋“子仲姜盤”來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