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杨绝不退缩诠释奥运精神 带病参赛已是胜利

(2016-08-13 08:49:19)
标签:

杂谈

感冒,发烧。一个众人皆知的常识是,这样的症状,必定会导致肌肉酸痛,全身乏力。这就是感冒的症状,每一个人几乎都经历过。一旦感冒甚至发烧,最好的办法便是老老实实的躺在床上,别动弹,多喝水。

而孙杨,却选择跳入泳池,咬紧牙关,坚持游完全程。尽管最终他仅获得小组第七,尽管他最终无缘决赛,然而孙杨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四个大字————奥运精神。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刚刚完成自己男子1500米预赛的孙杨摘下泳镜,仔细看了看自己的排名,脸上没有沮丧,甚至连失望也不明显,很平静地回到了岸上。

http://ww1/large/77e43881jw1f6rp9sg17fj20ft09vjsc.jpg带病参赛已是胜利" />

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还调侃了自己两句“张继科是睡不醒,我是睡不着。”

在无缘1500米自由泳决赛后,孙杨的里约之旅,就此划上了句号。

1500米预赛结束后,孙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感冒了,身体不舒服,状态不好……我克服困难游下来了,有助于将来自己找到1500米的节奏……"​

​事实上,根据孙杨描述,他的高烧非常严重,不仅让身体疲惫不堪,还影响了他的睡眠。直到开赛前30分钟,他还在水中不断的寻找状态,担心自己会不会实在坚持不了。但即使是这样的他,仍然选择出战。

​孙杨说,成绩再差也不会退赛。

“赛前很多人说我退赛不游了,但我觉得哪怕我今天游16分或17分,只要坚持下来了,对我自己就是个鼓励。从14年亚运会开始,中间一两年,因为体能和受伤的原因,特别是1500米这个项目,我心里波动比较大,所以只要能游下来了,克服困难了,对我重新恢复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这个成绩我不满意,”他说。 

实际上,孙杨从8日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后就感冒了,但12日仍旧坚持参赛。他说:“我感冒了,人很难受,今天感觉还稍微好一点,前两天有点低烧。今天游完800米后全身肌肉发酸,没力气,特别疲劳。当时200米决赛比完后,我就怕发烧后面比赛没法游,一天吃了6片抗生素,没想到身体状态下降这么快。”  

​“你依然是1500米之王 你依然是我们中国之王。”这是在看到比赛结果后,许多人的心声!

“竞技体育就是因为它的残酷和不确定性才显得迷人,高手之争本就差之毫厘,突然的感冒对体能有影响是一定的,希望你不要觉得遗憾和难过,你不是输掉1500米的孙杨,你是在里约奥运会为中国摘得一金一银的体育英雄。”这位网友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请用宽容的心态看待孙杨无缘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当他选择带病参赛,站上泳池那一刻,就已经是胜利者!

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孙杨是真正的斗士,尽管他在1500自预赛仅位列小组第7。当孙杨结束比赛经过看台时,得到的是满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这就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孙杨从没有逃避。游泳比赛首日,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0.13秒的微弱劣势不敌澳大利亚选手马克-霍顿,摘得1枚银牌。赛后,霍顿抨击孙杨是“嗑药骗子”。当两人的竞争从泳池内扩展到泳池外时,反倒激发了孙杨的斗志。男子200米自由泳夺冠,让孙杨重回巅峰。那句,“清者自清”的回击,更是彰显出孙杨的大气。

但很不幸,孙杨在夺冠后感冒发烧。身体出现状况,对孙杨来说选择退赛是最佳方案,无可厚非,但他没有这么做!不可否认,带病参赛影响了孙杨的竞技状态,而比赛期间的过程则让人动容--观众们不断为孙杨鼓劲。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更何况这是奥运会。这样的孙杨,更值得我们脱帽致敬!

孙杨成熟了,这些年经历的一切,让他成长了许多。其实,即使今天孙杨退出1500自预赛,也不会影响他在泳坛和国人心中的地位!然而,孙杨没有放弃,更是为了1%的可能而付出100%的努力。这是为了梦想,为了不留遗憾,也为了证明和挑战自己!正如央视解说嘉宾周雅菲所说的,“孙杨是人,不是神,我们应该去理解。”

本周早些时候,当孙杨在400自夺银时,国人给予孙杨更多的是鼓励和宽容,没有所谓的道德绑架。所以当孙杨拖着病体走出泳池时,体现出了重在参与。此时此刻的孙杨不是失败者,他用奥林匹克精神打了霍顿狠狠一巴掌。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孙杨依旧是那个“1500米之王!”

在里约,孙杨已经成为国民英雄。

(杨威利、 王晨昊 US041、各媒体综合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