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深州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孙仁中,他成立的仁忠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拥有流转土地3200多亩,被当地人称他为“大地主”。他成立的合作社,让村民们当起了“甩手掌柜”。3月6日,河北农民报记者来到深州市王家井镇西李秋村采访。
孙仁中所在的村有1500多人,4300多亩耕地。近些年,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忙季节老幼妇孺收种庄稼很困难.正是这种状况促使老孙想办法儿解决这个难题:既要出去打工,家里的地又不能荒。结合国家扶持土地流转政策,老孙拿出多年做饲料生意的积蓄,在2010年7月牵头成立了仁忠农机合作社。
“合作社在成立时,只有200多亩地,现在发展到3200多亩了。正是看到了农村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集中化管理三种服务方式,社员可以带机入社或带地入社,在经营方式上实行集中化管理,即直接从厂家统一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帮助农民合理配置农资,保证物资使用的有效性,并统一对农机具进行维修管理。在进行农田作业服务时,我们采取耕、种、管、收、卖一条龙式的综合性服务,消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因此,合作社一成立,就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现在,我们合作社机械化率已达100%,管理质量好、种田效益高,让农民们真正当上了‘甩手掌柜’。”孙仁中慷慨激昂地说。
鲁津是合作社的一名机械维修工。他说:“我是带着10多亩地以托管形式入社的,我不但在这里上班每年能挣到2万多元,地里还能收入一份。”村民刘峰接着说:“我家里的20多亩地都流转给合作社了,自己不出一分力,就能拿到1.4万元的承包费,还能在社里打工,又增加一份收入,比自己种地强多了!”
“合作社通过统一调度农机作业,提高农机工作效率来服务村民,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虽然物价涨了,但合作社几年来为村民提供收割、播种等服务的费用没有增加。对本村五保户免费服务,还优先安排;对有实际困难的农户少收费用。”孙仁中坦诚地说。村里70多岁的苏景孚老人,无儿无女,年老多病,每年合作社都为他免费服务。一提起仁忠农机专业合作社,老人都有说不完的话,直夸合作社就是他的“干儿子”。
孙仁中对记者说,他现在还是该镇供销社主任,他的愿望是将全村及周边村镇的土地都纳入合作社管理,使农民不再为粮食的耕种收操心,把村子建设得与城市一样漂亮,村民都住进楼房,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据了解,该合作社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小麦。2012年被评为国家、省、市三级示范合作社。2013年还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种粮大户”。
现如今,西李秋村和周边村的村民们不用买一件农机具,就能种好地,不操心,不劳力,就能优种高产。正如孙仁中所说:“我办合作社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外出打工,解决几代人土里刨食的旧模式。”
河北农民报记者 李晓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