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3年12月4日,河北农民报记者因事前往景县刘集乡政府采访,来到该乡组织委员王景良的办公室。王景良掏出电话薄找电话号码时,无意间从号码薄中掉下一张纸条。这张纸条叠得方方正正,纸条边缘已经磨损。打开纸条记者发现,这是一张借条,借款人还是个熟人,他是记者4年前采访过的一个农民,叫张世忠。 张世忠是个养牛大户,最早养殖肉牛,通过几年的发展,张世忠成为当地少有的百万元户。可是就在5年前,张世忠却由富翁变成了“负翁”。原因是:他由熟悉的肉牛养殖转行到奶牛养殖,由于缺乏养殖经验买了些小奶牛,再加上畜牧部门的奖励不能及时兑现等问题,让张世忠狼狈不堪,陷入落魄的境地。从那时起,张世忠不断到各级部门上访,希望得到相关部门支持,帮他度过暂时的困难。 翻看这张借条,王景良的思绪回到去年初。“如果不是今天翻东西,这张借条我都忘了。”说话间,王景良翻开自己的工作日志,日志的内页还有张世忠写在上面的两张借条:一个是2013年1月8日借款2500元,一个是2013年2月1日借款1000元。 如果不细看这三张借条的借款日期,王景良甚至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间借给张世忠的钱,他只大概记得“反正是快要过年了,都是张世忠家遇到大事了;一个是他娘病危需要钱,一个是他自己看眼需要钱,一个是他媳妇看病需要钱”。多次掏工资给上访人 记者注意到,三张借条总共借款5600元,最早的一次是在去年1月8日。说起这张借条,王景良回忆:“这是张世忠的母亲病危期间,他来我这哭哭啼啼,说他娘快不行了。” 王景良介绍,在借钱给张世忠之前,他已经通过协调乡民政所,给予张世忠家救助,“如果再从民政上给钱,已经没理由了。”看到张世忠哭哭啼啼,王景良掏出身上所有的钱,总共2500元,全部给了张世忠。这是他刚刚发的工资和补助。张世忠接钱后,就要给王景良下跪,王景良赶紧阻拦:“以后少让我操心就行了。” 由于积劳成疾,最近这几年,张世忠的视力不断下降。去年2月1日,张世忠再次找到王景良借钱:“俺得去医院看眼。”王景良再次把身上仅带的1000元现金给了他。 说起第三张借条的2100元,王景良回忆:“去年2月7日,快过年了,张世忠的媳妇耳朵里流脓,需要住院看病,这个钱就是给他媳妇看病再加上过年的钱。” 值得注意的是:张世忠所打的三张借条,只有借款日期和数额,没有还款期限。王景良说:“没指望他什么时候还,我有这些钱能吃饭,没这些钱也能吃饭,张世忠就不同了。” 说这三笔借款,记者找到张世忠,这位不善言谈的庄稼汉子不会说什么客套话,说得最多的就是对王景良的感谢。“他是在我最难的时候借给我钱的人,这是打了欠条的,还有没打欠条的呢,但是我在心里都记着呢,等我缓过劲儿来,我加倍偿还。”听到张世忠这么说,王景良开玩笑说:“我等着那一天啊,到时候连本带息啊。” 今年41岁的王景良,已经在乡镇工作整整20年,目前每月工资为1800元。王景良的妻子是刘集乡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他们的女儿正在读高一,家庭经济并不宽裕。而借给张世忠的这5600元钱,都是王景良自己的工资,没动一分钱公款。从“猫鼠游戏”到息访 王景良分包张世忠所在的村庄之前,两个人就认识了,那时张世忠还没有开始上访。后来,张世忠因养牛的事儿上访,就从那时起,张世忠再没消停过。“他是越闹越大,直至上访到北京。”王景良回忆说,“我先后去北京接张世忠18趟,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去北京接了他3趟。” 一个要维稳,一个要上访,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王景良坦言:“就跟猫鼠游戏一样。”直到后来,双方达成“君子协定”。王景良跟张世忠说:“如果你去上访,我不拦你,但是你在去之前,能跟我打声招呼不?毕竟领导让我处理这件事,别让我在领导面前被动。你去哪儿跟我说一声,或是你遇到什么困难了给我打个电话,比如没钱吃饭了,我毕竟各地认识的人多,我可以让别人给你点儿钱,让你吃个饭、喝个水。”王景良的建议,张世忠认可了:“景良你放心,我去哪儿准告诉你一声。” 果真有一天,王景良接到张世忠的电话:“景良,我在去北京的火车上了。”王景良赶紧问:“你现在到哪儿了?”张世忠说:“我马上到北京。”“你马上下车,我马上赶过去。”王景良放下电话跟乡领导汇报后,带着两名村干部驱车就往北京赶。 在去北京的路上,王景良没闲着,“他坐火车去的,我就打电话查询,那一趟车什么时候到北京。”然而王景良等人在火车站等了两天,也没见到张世忠的踪影。 后来王景良又联系张世忠:“你在哪儿?”“我在东城区。”得到这个消息,王景良又赶往北京东城区。然而到达东城区,王景良傻眼了:“东城区太大了,这不是我们乡驻地,别说两三个人,就是再调上100人找张世忠,也如同大海捞针一样。” 后来,王景良制定了找人方略:以天安门为中心,沿着东西长安街沿街步行寻找。“我们三个人脚上都磨起了水泡,找了一天都一无所获。结果张世忠打回电话说‘我没在北京,在衡水了’。”王景良听到这个消息,又喜又恨,冲着电话嚷了一顿:“你去北京也好,不去北京也好,你不能糊弄我们,你折腾我们在北京找了你三天三夜。花钱是个小事儿,我们担心不?北京这么大,万一出点儿事呢?” 自从这件事后,张世忠被王景良的真诚所打动,再没跟王景良开过这样的玩笑,“猫鼠游戏”就此终止。后来,张世忠再去哪儿上访,都先跟王景良打声招呼:“我有个XX事儿,能去找不?”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王景良都会跟张世忠说:“你先跟我说说,我能给你出出主意,毕竟我在政策上懂得比你多点儿,你可以奔着哪条找。如果不行,我帮着你找,毕竟我们以政府的名义帮着你维权,比你自己好办多了。” 后来,张世忠因贷款买牛还不上信用社的钱,被信用社告到法院。由于张世忠请不起律师,王景良带着他找到景县司法局局长,局长为其安排了免费的法律援助。 这几件事办下来,张世忠服了王景良,就连刘集乡党委书记都承认:“张世忠只听王景良的。”王景良说:“之所以张世忠听我的,不是我有多大本事,而是我真正帮他忙了。一般上访的群众都是与政府对立的,而张世忠和我却是朋友关系。” 目前,张世忠已经息访。尽管给张世忠兑现养殖奖励不是乡里的问题,但是乡政府一直没有放弃为张世忠跑办。而且,为缓解张世忠的资金难题,每到张世忠收购粮草的季节,乡政府都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王景良说:“就跟扶持企业似的。”王景良的维稳三体会 虽然王景良干的是组织工作,但是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维稳上,已经干了整10年。通过这些年的维稳工作,王景良总结了三点经验和体会。“第一,要和上访群众交朋友。如果朋友交上了,在处理问题时,矛盾就化解一半了。本来,群众上访就对政府怀有敌对情绪,如果能跟他们交上心,他们就会把心里话说给你,再做工作就容易了。尽管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因涉及的部门不同,基层政府不一定能把问题全部解决了,但是只要能沟通了,不管是有理访,还是无理访,工作就好做了。如果交不成朋友,问题就会很难处理,基层政府就会成为他们的对立面。 谈到第二点,王景良说:“永远别嫌烦。老百姓上访找你诉苦,你就坐下来倾听,因为他们心里有怨气,让他们诉诉苦、排解排解,可能到最后他们自己都会说‘折腾这个干啥’,可能就不会到各级部门上访了,自己化解了。因此一定要耐心倾听。” “第三,必须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责任心,任何事情别怕担责,要学会跟群众说‘这事你找我就行,你说找哪一级领导,我给你找去’。因为老百姓找各级领导,可能很费劲,不知道部门在哪,不知道找谁,如果再碰到个别工作人员冷、横、硬,老百姓的气儿就会越来越大。如果咱出面,第一老百姓得说政府负责任,第二咱以政府的名义去找各级部门,各级部门都很客气、很重视,如果基层政府能够起到这个桥梁作用,就能化解很多矛盾,但是这要做好脑累、心累、腿累的准备。”
■河北农民报记者 郭庆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