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第一节,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这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怎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证的认知度。
课堂中,学生利用身边的乒乓球和音叉进行实验,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小创作。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不能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环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