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今晚披露了2020年年报:
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 =Non-IFRS归母净利润-投资收益-合营公司亏损
=归母净利润(29.60亿元)+可转债发行费用(500万)+可转债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49亿元)+股权激励费用(5.88亿元)+汇兑损益(2.86亿元)+无形资产摊销(0.36亿元)+商誉减值损失(0.44亿元)-投资收益(17.17亿元)-应占合营公司亏损(0.14亿元)
=35.65亿元。
最核心的几项:可转债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13.49亿元,这部分对收入、现金流都没有影响,可以直接忽略;股权激励费用5.88亿元,基本符合原本预期的去年6亿元左右的股权激励费用,预计今年的员工激励费用会增加至8亿元左右;汇兑损益2.86亿元同比增长150%,这部分预计今年影响会比较有限;投资收益17.17亿元(前三季度11.79亿元),包括四季度的药明巨诺上市带来的投资收益、锦欣生殖四季度的股价上涨等,预计今年投资收益部分会有所减少。
整体上预计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在2021年还可以实现30%左右增长至46亿元左右,股权激励费用8亿元左右。
药明康德的年报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2020年新增1300+的客户,活跃客户数增加至4200+,客户数增速已经不是很高,但是项目数还是高增长,跟随分子+赢得分子的战略下(也就是药明生物的win
the molecule和follow the
molecule),小分子CDMO项目数增加至1300多个,其中有45个III期临床项目和28个商业化项目,这也是CDMO业务中盈利能力最强的部分,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方面,进入II/III期临床的项目数已经由2019年底的8个增加至14个;DDSU业务方面,今年又为客户申报了33个IND,拿到30个临床批件,最新的项目进展已经有60个I期临床、9个II期临床和2个III期临床,预计DDSU部分和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部分业务在2022年都会开始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兑现期。
2019年公司并购了临床试验服务与数统分析公司Pharmapace,2020年公司并购了药物分析和测试服务供应商明捷医药(药明系前员工创办),药明康德和迈瑞医疗最强的地方在于,他们每进入一个细分领域,就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做到行业比较领先的水平,尤其是药明康德作为CRO/CDMO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公司,上下游导流的能力太过强大,当然这也和公司前瞻性的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口碑的积累、产能的布局等有关系,优秀的公司可能只需要某一个方面出众,而顶尖的公司往往不是只有一个方面出众,是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到战略领先。
2020年药明康德的小分子药物管线分子数量新增加575个,目前有1024个临床前和I期项目,217个II期临床项目,45个III期临床项目,28个商业化生产项目,公司服务于全球14%的临床阶段小分子创新药,市占率持续提升中。
美国实验室服务我认为后面会越来越值得关注,一方面是医疗器械的CRO领域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都已经有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CXO未来可能会类似于生物药CDMO,对于产品开发的连贯性和客户粘性会比较高,比较考验综合实力和平台化能力,国内的CXO企业可以做更多的尝试;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前段时间重点讨论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领域,公司目前有38个临床阶段的项目,包括14个II/III期临床项目和24个I期临床项目,2021年预计有2-3个项目进入BLA的阶段,2022年可能是公司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项目开始有产品进入商业化兑现的年份。
临床CRO方面,SMO在手订单数量同比增长41%,CDS在手订单数量同比增加48%且在中美拥有约800人的临床团队,2020年为中美两地为客户完成12个跨区域临床试验。
资本开支方面逐年增加但是总体体量和药明生物还有一定差距。
实验室产能扩张大概到2023年会再翻一倍。
2020年公司员工数量同比增长21%,人均创收持续增长,2020年人均创收62.6万元,预计2021年员工人数同比增长27.2%,人均创收继续增长。
未来三年我们认为药明康德的营收和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可以维持30%左右复合增速,维持此前给予的60倍估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