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生是生活的真正信仰之所在
(2023-09-07 08:54:15)
标签:
生活哲学 |
宜生是生活的真正信仰之所在
陈洪泉
人生在世,大概都需要有一个信仰作为生活的精神依托。
许多人的信仰都是由宗教提供的,信仰某种宗教是许多人建立信仰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
但有信仰信仰不一定要信教,当人们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时,往往都会努力去寻找一种宗教的代替物来建立自己的信仰。哲学,就是人们建立信仰的一个基本途径。哲学可以通过对什么是生活和应该怎样生活的理性思考,找到或发现生活的内在法则,形成关于生活的基本观念或信念,从而帮助人们建立生活的真正信仰。
从哲学上来看,人们的生活活动虽然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宜生性,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指向就是宜生,生活的本意就是宜生,生活就是一个按照宜生法则而进行的活动过程,每个人必须也应该按照宜生法则而生活。所以,宜生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本法则也就成为人们生活的真正信仰。
在一些人看来,人类的生命存在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有意为之,对于这种人类生命的创造者,有人称之为上天,有人称之为上帝,有人则直接称之为神等等。所以,天或神是比人的生命存在更高的存在,天命神意才是人们生活的根据,才是生活的真正法则,人们真正的生活法则和生活信仰应该是天命或神意。
先不说这种人类是由某种创造者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观点对不对,即使你承认这种神创论的主张是对的,相信人类是由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有目的的创造出来的,人应该按照创造者的意志而生活,应该按照天命或神意而生活,但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创造者创造人类的这个目的是什么?如果人们应该按照天命或神意而生活,那么,这种天命或神意又是什么?对此,我们还是无从知晓,无从知晓也就无从遵循。怎么办呢?最终还是只能是退而求其次,退回到人之为人的生命存在的本性上来,把人的生命存在的本性看作是造物者意志的体现或表现,根据自己生命存在的本性需要而生活,把生活落实到宜生上来。所以,按照创造者的旨意而生活也就是要按照人之为人的本性需要而生活,上天或神的旨意也就体现为生活的宜生性,体现为对于人们生命存在本性需要的满足或实现,生活的宜生法则也就是天命或神意的体现。
其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种种所谓的“神旨神意天理天命”等等,从根本上来说都只不过是人们为了适应自己生命存在的本性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人的意思,而不是神的意思。哲学家罗素就认为人们的宗教信仰是为了克服“一种来自未知的原始恐惧”,满足“一种盼着有个亲切的兄长站在我们身旁的欲求”。宗教信仰的这种对于未知恐惧的克服和对有个兄长做依靠的欲求的满足就是一种宜生活动。
所以,把宜生作为人们生活的法则,作为生活的真正信仰,并不一定要否定人们的其它信仰,而是说,人们其它种种信仰,包括各种宗教信仰以及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等,都属于这种宜生法则的不同表现或表达方式,都是表现或表达生活法则的,其有效性最终都要落实到生活法则上来,落实到宜生上来,宜生是各种信仰的落脚点,也是人们生活的真正信仰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