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2022-05-02 09:52:00)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国学经典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杂谈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刘备独自投奔河北袁绍,关羽则被曹操手下张辽劝降,去了曹操那里。
  到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就第一时间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
 曹操知道他想追随刘备而去,就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 “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

  “挂印封金”出自小说《三国演义》,后来也成了一个成语。“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对于关羽来说,心中的兄弟之义远远高于这些钱财地位,他绝不会为了钱财地位而动摇心中的大义。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

 刘庭式,字得之,宋朝齐州人,举进士。
苏轼守密州,庭式为通判。初,庭式未第时,议娶乡人之女,既约,未纳币。庭式乃及第,女以病丧明,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
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岂可负吾初心哉。”
卒娶之。生数子,后死,庭式丧之逾年,不肯复娶。
苏轼问之曰:“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今君爱何从生,哀何从出乎?”
庭式曰:“吾知丧吾妻而已。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大意是:只是因为我知道死去的是我的结发妻子而已,她有目是我的妻子,无目也是我的妻子啊!如果我因她容貌俊美才生爱恋之意,因对她有爱恋之意才生哀痛之情,那么随着她逐渐变得年老色衰,我对她的爱恋之意就会越来越少,她死后也就不会有哀痛之情了。如果那样的话,那些站在大街上挥舞衣袖、用眼神挑逗男人、卖弄风流的女人,岂不是都可以娶作妻室了吗?)
苏轼深感其言。
庭式后监太平观,老于庐山,绝粒不食,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如飞,以高寿终。

  孔子先生也早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质”。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不是贪图富贵和地位的人,富贵地位摆在他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这个东西是否符合义的原则,不义的则坚决不取。真正的君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对事物的取舍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处处依仁义行。
 
  子张说:“士人看见危险时能舍生取义,看见有所得时会先考虑其是否合义,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也就可以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