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2022-05-02 09:52:00)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国学经典文化我从书中来公众号杂谈 |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
苏轼守密州,庭式为通判。初,庭式未第时,议娶乡人之女,既约,未纳币。庭式乃及第,女以病丧明,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
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岂可负吾初心哉。”
卒娶之。生数子,后死,庭式丧之逾年,不肯复娶。
苏轼问之曰:“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今君爱何从生,哀何从出乎?”
庭式曰:“吾知丧吾妻而已。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大意是:只是因为我知道死去的是我的结发妻子而已,她有目是我的妻子,无目也是我的妻子啊!如果我因她容貌俊美才生爱恋之意,因对她有爱恋之意才生哀痛之情,那么随着她逐渐变得年老色衰,我对她的爱恋之意就会越来越少,她死后也就不会有哀痛之情了。如果那样的话,那些站在大街上挥舞衣袖、用眼神挑逗男人、卖弄风流的女人,岂不是都可以娶作妻室了吗?)
苏轼深感其言。
庭式后监太平观,老于庐山,绝粒不食,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如飞,以高寿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