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惟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公元1503年,绍兴大旱,王阳明应浙江绍兴府太守之邀,为在旱灾中苦苦挣扎的当地百姓写下一篇“祈雨”祭文。
后来,绍兴太守借助这篇祭文,带领当地百姓向天“祈雨”,不久,当地真的下起雨来,旱灾解除。
对此,太守特地写信向王阳明表示感谢,但王阳明在回信中,却只道: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意思即是讲,祭雨成功的功劳不在祭文,而是在参与进来的每个人的“至诚”之心。
至诚感动天地是无声相应,根本不需要言语的,只需要良知明澈。正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大德也是不显摆的。《论语》中,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一个人一旦自信自觉,恒不自欺自己的良知,那他就自有至诚,也自能如天一样自强不息,如地一样厚德载物,博厚配地,高明配天,天地人合一,自然悠久无疆,正如《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中也说:“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要修得真正的至诚,其实跟孟子所言的修“浩然之气”一样,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义袭而取’,而是要长时间的“集义而生”。
这里得说到另一个故事——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
穷和尚莫名其妙地问:“怎么了啊?”
富和尚问:“我没有听错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啊?”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大笑,说:“去南海来回好几千里路,路上的艰难险阻多得很,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几年前就准备去南海的,等我准备好充足的粮食、医*、用具、再买上一条大船,找几个水手和保镖,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去南海呢?还是算了吧,别白日做梦了。”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一路上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饿晕、冻僵。但是,他一点也没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前进。很快,一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到达了梦想的圣地——南海。
两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归来,还是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穷和尚由于在南海学习了许多知识,回到寺庙后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而那个富和尚还在为去南海做各种准备工作呢。
老子就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荀子有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个世上,任何一件事,一种修养,没有从脚下做起的落地,没有长时间的锲而不舍,没有恒常惟精惟一的“持志如心痛”,是不可能做得合格的,更不可能有大成。
因此,极端真诚是永不间断的。永不间断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有效验,有效验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超光明。广博深厚就能承载万物;高超光明就能覆盖万物;悠远长久,就能成就万物。广博深厚,就能与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配,悠远长久则像天地那样永无止境。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自然彰明显著,不活动也会感人化物,无所作为也会自然成功。
天地的道,可以用一“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化育万物,难以测度。天地的道,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我们现在所说的天,不过是无限光明中的一部分,说到它的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被它覆盖。今天我们所说的地,看起来只有一撮土之多,可说到它的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一切万物都由它承载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山,看起来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说到它的广阔高大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也是从里面开发出来。今天我们所说的水,原本不过是一勺那么多,可等到它深广莫测时,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各种货物财富都在里面繁殖生长出来。
《诗经》说,“天道多么深远啊,庄严肃穆,永不停息!”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正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正品德也是没有止息的。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惟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