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很多父母养出了白眼狼式的孩子?

(2022-04-16 23:01:13)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篆子的父母将篆子管得甚是周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遇到事情时,篆子发现自己根本不用操什么心。这种甜头,一时吃一吃,篆子觉得还可以,可时间一长,他就把依赖当成了习惯和理所当然。父母好的时候,这都不是问题,当父母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不能再给篆子提供曾经那样的细致关照后,篆子心理的落差一下子即体现出来,此时此刻,他不会去体贴父母的不容易,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对父母的怨恨。

   看到篆子日益的冷血,不知事,父母数次崩溃大哭,无奈之下,只好来求教先生,先生很淡然的道:“这世上最好的教育是都是‘无声’的,给孩子做好范则即是合格。孩子生来独立,你最是不能框紧了他,要放开他,你不敢放开他,不是你对他没信心,是你对你自己没信心。他犯错你最该反省自己是否有责任,否则,你对他任何批评,指责,都只会增加他的恶,不会有任何好的作用。你只要惟精惟一给孩子做好进德日新上的榜样,这样不仅你自己对自己信心越来越强,他也更用不着你担心了。即使偶尔他自己非要去撞某个南墙,你就让他去撞,苦难也可以是他的老师,要给他试错的机会,知困然后自能自胜自强。

   你们不是也在做教师吗?你们可曾想过你们做了那么多年教师,却为何到最后竟变成了一个器械化的灌输知识者,而不是一个真正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人?本质原因就是你们失却了以明明德为本的初心,自然就不会以‘君子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的高标准来修养自己,结果就是‘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根本无法让孩子对你们‘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

   你们从没有把教和学当成一个进德之资,一直以来都只是将其当一个任务,一个饭碗而已。《礼记·学记》中就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不内圣,就不能觉己,成己,立己,达己,不好学日新,就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止于至善,也自然无法觉人,成物,立人,达人,这样下去的话,你们别说教育孩子了,你们先想想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这忽然而已的一生,你们自己到底创造了什么?你们所能给到孩子的,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去的那种生命状态,生命态度,精神风貌到底合格不合格?

   《中庸》中就说:‘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梁漱溟先生在《人生意义在于创造》一文中则道——

   创造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于外面的,如灵渠便是一种很显著的创造。他如写字作画,政治事功,种种也是同样的创造。这方面的创造,我们可借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物”。还有一种是外面不大容易看得出来的,在一个人生命上的创造。比如一个人的明白通达或一个人德性,其创造不表现在外面事物,而在本身生命。这一面的创造,我们也可以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己”。换言之,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内成就的多。

   在内的成就如通达、灵巧、正大、光明、勇敢等等说之不尽。但细讲起来,成物者,同时亦成己。如一本学术著作是成物,学问家的自身的智力学问即是成己;政治家的功业是成物,政治家的自身本领人格又是成己了。反之成己者同时亦成物。如一德性涵养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开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话说出来,无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 
  ......

   一个人内在没有修好,成不了己,外又没强恕而行,成不了物和事,那就真的枉为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