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突不破临界点?
(2022-04-10 22:38:29)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青春逍遥游公众号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
弟子学什么都比一般人快,但却没有一样学成了,每当所学进入到到一个关键深化期时,他发现任其怎样使出浑身解数,任其怎样强力奋斗催逼自己,也无法突破那个临界点,升华到下一个阶段,以此,他最后沦为了一个精致的平庸者,样样看起来都过得去,却没有一样真正的做到了出类拔萃。
出社会,什么都能干一点,他接的活儿也就多,每天将自己安排得满满的,终于,三年不到,他就将自己成功送进了医院住院室,医生的劝慰是:“如果继续这样疲于奔命的话,几万一个月的收入是远远追不上上百万一次的手术费的。”
他终于是放下了,尽管迟了些,但还不算晚。同时,他也还是有些不甘心,觉得自己余生还很长,不想就这样定局了,于是去请教先生,看看自己出路在哪里。
先生跟他道:“这个世上有学不完的技艺,有赚不完的钱,取不完的名,你要是想真正在这红尘中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轻灵过一生,你首先得要有一个坚实的生命之根。这个根是你能把其他事做到做到止于至善,能善于让物各付物的原动力,是每个人生命提纲挈领的东西,没有这个,去盲求其他的,都注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注定是颠倒梦想,缘木求鱼;有了这个根,则物来而顺应,有情而无累,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才能胜物而不伤,才能翛然成己成物。
这个根是什么呢?圣人孔子早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传习录》中王阳明先生对此诠释道——
‘只“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数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付据矣;“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知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
只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才能从容‘游于艺’,轻松突破瓶颈,逍遥越过临界点,将‘艺’做到止于至善。
那怎么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呢?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操作的途径即是常读,多读,深读圣贤经典。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做一名受人尊敬,医术超绝的大医,圣医孙思邈列出书单里面除了专业医书外,更核心强调的就是要深谙儒道释经典,并在生活中将其知行合一——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旺],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论大医习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