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

(2022-03-17 17:04:37)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汝中举先生教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亦是无善、无恶的物矣。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
   德洪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矣。”
   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原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湍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跟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既而曰:“已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选自《传习录》)
    人的根基不同,修身程度不同,成德之方式自然也不同,唯有根据相对应的修身水平拿出相对应的修身方法,人才能轻松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德路。
  比如《传习录》中还有这样一个典故——
   先生锻炼人处,一言之下,感人最深。    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    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先生曰:“何异?”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盖汝止圭角未融,萝石恍见有悟,故问同答异,皆反其言而进之。
 “圭角未融”之人自然先要以从外界辅助的角度帮助融其圭角为主,而“恍见有悟”之人,则需从其自身见性处出发,充分扩大他的明德处。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本是圣人孔子发明的,《论语》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除此以外,本章还着重强调了修身立德的本身价值。


     君子修德,其价值不在修德之外,而在修德本身上。君子“动非为达也,故穷而不怨;隐非为名也,故莫之知而不吝”,君子“穷达以时,德行一也”,这是源于君子“仁义礼智根于心”,“性分定也”。君子依本性的仁义行,习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其中自有“反身而诚”的至乐,至足。“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这便是君子立命的根本。      孟子说:“尧、舜是出自本性的行仁义;汤王、武王是通过强力修身回复到本性上来行仁义。动作容貌,应对进退等一切方面都符合礼,这是美德的最高表现。为死者哭得悲哀,不是做给活人看的。遵循道德而不违背,不是用来求取官职俸禄。言语必求信实,不是为了让人知道自己行为端正。君子遵循天然的道理,依循规矩法度行事,成败得失顺受其正,尽人事以待天命而已。”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