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

(2021-07-14 17:21:11)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英明君主,他本人非常谦虚,而且非常有度量,很能隐忍,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非常少见的,同时他非常爱护的下属。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北征辽东,结果失利,大量士兵战死,客死他乡从中国的传统来说是非常不幸的,唐太宗本人的战袍都破破烂烂的,但他还是拿出了一大笔钱,厚葬了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这些士兵,让这些士兵入土为安,让他们的家人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并为这些战士建立了一座祠堂供后人缅怀,这座祠堂就是位于今天北京的法源寺,原名叫悯忠祠。

    还有一个——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于是太宗的火气才消退下去。(选自《大唐新语·规谏第二》)  

 唐太宗采取的治国政策中,也有不少是仁政的体现,如: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在唐初创立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来代替劳役。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死刑条目减轻一半,鞭背等酷刑被废除。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他还鼓励少数名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
  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

  李世民很自叹不如的一位前朝皇帝是汉文帝刘恒,李世民曾道:“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谓为民父母之道也!”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文帝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130的土地税。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

  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他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刘恒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
  
   ......
   
   先解决温饱问题,这属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然后有教,——“修其孝悌忠信”,这也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小康社会特征,这也是孟子眼里仁政的具体表现,孟子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再加上国君本身也是一个注重修身的人,以立德修仁,修己安人为己任,那这个国家必定所向无敌,四方来朝。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中国历史上,“仁政”由孟子第一次明确提出来,也是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敬人”,“爱人”),是孟子学说中“民本”、“王道”和“性善论”的另一种呈现。“仁政”这种儒家思想自它诞生之后,很多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政治理想。“仁政”主要宣扬的是“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的理论,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其先进性。

  
  梁惠王对孟子说:“魏国的强大,以前天下是没有谁能比得上的,老先生是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先是东边败给齐国,长子都死在那儿;西边割让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所羞辱。我为此深感屈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要怎样办才好呢?”
 
   孟子答道:“即使百里见方的小国也可以行仁政使天下归服,何况像魏国呢?您如果向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他们能够深翻土,勤除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他们拿起木棍,也能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那秦国楚国却相反,常年侵占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耕种来养活父母,父母因此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那秦王楚王让他们的百姓陷在痛苦的深渊里,您去讨伐他们,是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那还有谁来与您为敌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请您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