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独自投奔河北袁绍。曹操使用计策夺取了徐州的下邳,把关羽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关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来劝降。
 
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汉献帝还任命他当偏将军。
 
后来曹操跟袁绍交战,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关羽请战,但曹操并不想用关羽,因为害怕关羽得了军功后就会离开,但事出无奈,还是让关羽出战,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专门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正是这次战斗,刘备知道了关羽在曹操手下;不久,关羽也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当时就写了回信,由来人带回。
 
关羽把刘备兄长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
 
“挂印封金”出自小说《三国演义》,后来也成了一个成语。“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对于关羽来说,心中的兄弟之义远远高于这些钱财地位,他绝不会为了钱财地位而动摇心中的大义。
 
孔子先生也早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质”。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不是贪图富贵和地位的人,富贵地位摆在他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这个东西是否符合义的原则,不义的则坚决不取。君子的取舍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处处依仁义行。
 
 
子张说:“士人看见危险时能舍生取义,看见有所得时会先考虑其是否合义,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也就可以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