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钢索表演艺术家,以精彩而稳健的高超演技闻名。他从来没有出过事故,因此,当演技团这一次要为重要的客人献技时,决定派他上场。瓦伦达知道这一次上场的重要性:全场都是美国知名的人物,这一次成功不仅仅将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还会给演技团带来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从前一天开始就一直在仔细琢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想了无数次。
演出开始了,这一次他没有用保险绳。因为许多年以来他没有出过错误,他有100%的把握不会出错。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刚刚走到钢索中间,仅仅做了两个难度并不大的动作之后,就从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来,一命呜呼。
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在出场前就这样不断的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是想着走好钢丝这事的本身,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瓦伦达太想成功,太不专注于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他不去想这么多走钢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经验和技能是不会出事的。
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前些年泰山足球队有一个前锋几个赛季的进球都很少。他在门前的机会很多,可是每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那临门一脚,总是把球打到门框外面去。事实上,就连不会踢球的人都看得出来,有许多球,他只要一蹭就能进门,他把球打到门外面去比打进门难度大多了,费劲多了。当时某报有一个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给他支招说,当你感觉到往门外实在不好打时就往门里打!
这位前锋的毛病是典型的“瓦伦达心态”在作怪。他太想进球了,他太想立功了,他太想表现自己了。当他站在球门前的时候,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脑子里踢球以外的信息太多了。
法拉第说过一句话:“拼命去换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此语诚然。
那怎样才能避免瓦伦达效应呢?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是专心致志和熟能生巧,两者兼具,相辅相成,即如《庄子》中的佝偻老人一样,他专心致志,熟能生巧,一样不差,所以即使是在捕蝉这一小事上,他都能创造出奇迹。
其次,保持一颗平常心。
假如瓦伦达不以此论英雄,也不想借此扬美名,而是与平时那样有一颗平静之心,走钢丝时不去想美名、金钱等身外之事,这样肯定会顺利完成表演。那些一心想扬名、挣钱的人,由于动机强度太大,行动就往往会出问题,要么不协调,要么出偏差。只有把心放在一种平静悠然,无忧无惧,笃定忘我的状态之中,人的最大潜能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现实中的大量事物,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只有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不会产生瓦伦达效应。
历史上,袁绍本人指挥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和与曹操的官渡之战,都因其个人患得患失,事前就考虑失败后的退路,犹豫不决,临敌不果断,导致错失良机,悔之晚矣。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真正的君子内心坦荡,精诚于己,无怍于人,拿的起,放的下,而小人只会患得患失,常为一点小利殚精竭虑,一生荒诞。
孔子说:“那些鄙夫,可以和他们一起侍君吗?他们在未得职位时,总是害怕得不到;得到职位以后,又唯恐失去,如果老是担心失去职位,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