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2021-04-11 22:37:53)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统一全国后,杨坚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
  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另外,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

  隋初经历南北朝长期的战乱,民生疲弊困苦,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自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天下后,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实行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结果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其中丁壮44.3万人,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杨坚节俭爱民。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很是节俭,他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国家没有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他还提倡官员节俭。因为节俭,剥削较少,民众能够安居乐业,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从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长就看得出杨坚的政治才能: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其中在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0万,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平均年增长226,708户。
  
  历史上,但凡是盛世,都是仁政的结果,老百姓厌恨严刑峻法,渴望仁政的心十分迫切,谁用仁政安抚了百姓,百姓就会拥戴谁,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俗话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用仁宽以待人,人自然也会以仁回报于你。仁者,人也。仁本也是人天性既有的本性,用孟子的话说即是人天生的“良知,良能”,谁能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帮人澄明其本性,还原其良知,良能,让其顺着本性而活,顺着良知,良能而活,谁自然就能备受万众的尊重和爱戴。

  孔子说:“人民对于仁的需要,相比于比对于水火的需要来说更为迫切。水和火,我只见过有人死在水火中的,却没有见过有实行‘仁’而死的。”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