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2021-02-04 22:10:59)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发生了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晋国军队在城濮(卫国地名,今山东鄄城西南)摆开阵势;楚国联合陈、蔡两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攻打过来。
  楚国的统帅是令尹(宰相)子玉,他率领着同族的六百名亲兵坐镇中军,左军由楚国掌管军事的司马子西统帅,右军由大夫子上统领。就在这次出征的时候,楚成王就一再告诫子玉,千万不可轻敌,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是一个在国外流亡多年,经受过很多磨练,经验丰富的人,跟他打仗不要轻率。
  可是总想打个胜仗好在楚王面前显示自己的子玉,一到阵前就把这些话全忘了,他看见自己的队伍旌旗森严、列队整齐,就夸耀地说:“今天一定可以消灭晋军了!”
  可晋军呢?经过周密筹划,晋文公亲率中军指挥战斗。他派大夫胥臣,用诡计,把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进攻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两军,还没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被打得四散奔逃。接着,晋将狐毛又把自己率领的左军装扮为中军,开战不久,就接连往后败退,诱敌深入;晋军还在战车的后面拖着树枝子,弄得路上尘土飞扬,假装着逃跑很狼狈的样子。楚军果然中计,子西当即紧跟追击。这时,晋文公率中军从中间出其不意地截击楚军,狐毛也回转身来夹攻子西,于是楚国的左军又被打败了。紧跟着楚军就被打得大败。
  子玉打了大败仗,楚成王非常生气,便派使臣对他说:“你带兵打了败仗,身边的同族亲兵都战死了。你如果回国,对他们的父母怎样交代呢?”子玉自己也早已料到,打了败仗,楚成王是不会饶恕自己的,于是便在回国途中自杀了。
  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一下子可除掉心腹之患了。他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将士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没有谁能危害我争霸中原了。
  晋文公虽是五霸之一,有很多方面的优点,但同时,不光彩的地方更多,比如,晋文公打败楚国子玉用的是诡诈手段,为人所不齿,不仅如此,晋文公还经常做出越礼之事来。    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于河阳。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左传》里说: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
  大意是讲——
 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孔子说:“以臣子的身份召见君主,不能够教育后人。”所以记录上写着:“君主在河阳狩猎。”《春秋》上描述的并非与事实相符,但这是为了彰显君臣之德。   反观齐桓公,其一生除了后期有些昏聩外,其他时候则多是正面形象。
   齐桓公二十九年(前657)秋,楚国进攻郑国,齐桓公约集各国国君在“阳谷会盟”,商讨伐楚救郑。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春,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齐桓公率大军联合进攻楚国。两者相持不下,通过外交谈判,楚国答应遵守诸侯的本分,恢复向周天子纳贡。于是齐桓公和各小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互相结盟,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他帮助燕国攻打北狄,拿下了五百多里的土地,全部给了燕国,让燕国一举成为大国。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尽数割予燕国,并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在周成王、周康王时那样给周天子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
   齐国这次出兵北狄,兴师动众,耗费巨大,甚至齐桓公差点死在沙漠,最后不仅什么都没得到,还倒搭出去五十里自己的国土。在其他诸侯国看来,真的是义薄云天的典范。
  类似的还有一个——
   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春,齐、宋、曹三国之君各率本国兵马共同救邢xíng。狄人退兵后,三国决定将邢国迁得离狄族远些,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今聊城西南) 。
   不久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是君死国灭,需要重新建国,便于第二年(前658年)春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葵丘会盟则是齐桓公事业的顶峰。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古葵丘会盟时,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
   《孟子·告子下》记载了齐桓公“葵丘会盟”盟辞的“五禁”条款:“一是诛杀不孝之人,勿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二是尊重贤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爱护孩童,不忘来宾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为官,官吏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不要独揽。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专杀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设堤坝,不要阻止别国人来籴粮食,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
  谚语有云:小成靠勤,中成靠智,大成在德,终成于道。古往今来,真正立于历史顶端,文明前端的往往不是小人,不是智术,而是君子,是道德,靠小人的伎俩能得意一时,却不能得意一世;以正义立业,则可以万古流芳。    人活着贵在内心的和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依仁义行,自然无忧无惧,无拘无束,这样自然立德立功立言都不是问题;而小人蒙蔽良知,常常忐忑不安,越活越不自在,这样当然立不起大事业,也必定在历史长河中连泡都冒不出一个。
   孔子说:“晋文公搞权诈而为人不正道,齐桓公为人正派而不搞诡诈。”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