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2021-01-26 18:43:05)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她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遂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空前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得到了不少国君的重视。

   孟母离世后,在孟子归葬母亲回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相在路旁祭奠,以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在山东邹城市北20里的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静穆庄严,时刻吸引着一代代景仰这位伟大母亲的人们。
 
  《周易·乾·象》里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也有:“敏于事而慎于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韩愈也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教育孩子时,唯有以培养孩子“立志高远,勤奋好学,进德修身”为大方向,才能助力孩子练就出坚韧,创造出伟大。

  与此类似,臣子忠于国家,也是对国君该劝谏时就要劝谏。

  有一天,高宗在退朝后宣召长孙无忌、李世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进入内殿。褚遂良对其他几位重臣说:“今天皇上宣召,多半是为了后宫的事,皇上的主意既已定了,违抗者必是死罪。太尉是元舅,司空是功臣,不可以让皇上担着杀害元舅和功臣的骂名。我褚遂良不过是一介平民,没有汗马功劳,我到了今日这个地位,又受先帝托孤重任,如不以死谏诤,将来没脸去见先帝!”李世勣接到诏令后,称病请假。

   长孙无忌等人到了内殿,高宗对他们说:“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儿子,如今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看怎么样?”褚遂良答道:“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死的时候,曾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朕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就都交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言犹在耳。我们从未听说皇后有什么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我不敢曲意顺从陛下,以违背先帝的遗愿!”高宗听后十分不高兴,但褚遂良的话也没什么错,只好作罢。

   第二天高宗再次和众臣言及此事,褚遂良说:“陛下一定要更换皇后,我请求从全国的世家望族中遴选,何必非武氏不可。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天下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掩得了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又将怎么评价陛下呢?愿陛下三思而后行!我今日触怒陛下,罪该处死。”说完将朝笏放在殿内台阶上,解下头巾磕头直到血流满面,又道:“还给陛下朝笏,乞求放我回老家去。”高宗勃然大怒,命人将他带出去。武昭仪在隔帘内大声说道:“干嘛不现在就杀了这个老东西!”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先朝顾命大臣,有罪也不可以加刑。”于志宁跪在一旁不敢说话。

   韩瑗找个时机上奏疏,流泪极力劝阻废皇后,高宗不予采纳。第二天,韩瑗又前来劝谏,他悲伤得不能自已,高宗命人将他带出去。韩瑗又上奏劝道:“百姓夫妇,还要经过选择后再结合,何况天子呢?皇后乃是母仪天下之人,善恶由她而生,所以说嫫母辅佐黄帝;妲己倾覆殷朝,《诗经》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每次观览前朝史事,我常会感慨万分,没想到今天圣明之世也会受此玷污。作事不依法度,后世将如何看呢!希望陛下再三考虑,不要让后人讥笑。假使臣下我的话有益于国家,即使被剁成肉酱,臣也死得其所!当年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话,结果吴都姑苏破败,麋鹿出没于城中。臣下我担心陛下此举会让海内之人失望,宫廷长满荆棘,宗庙不能继续享有祭祀的情况,也将为期不远了!”

   来济也上表章劝谏道:“君主册立皇后,应该依据天地之理,必须选择名门礼教之家的淑女,她们幽雅娴静,贤淑美好,才可与人的厚望相符,也能称神灵的意图。所以说周文王造船迎接太姒,这才有《关雎》的教化,百姓才能承受福祚;汉成帝纵欲成性,以婢女为皇后,结果使皇统断绝,社稷倾覆。周代因此而隆盛,汉代因此而有祸患,希望陛下明察!”

 


  什么是对国家真正的忠?《战国楚竹书》中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

 

   鲁穆公问子思道:“什麼样的才能叫做忠臣呢?”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做的坏事的人,就可以称为忠臣了。”鲁穆公(闻言)不高兴,子思作揖后就退下了。成孙戈觐见,鲁穆公说:“刚才我问子思忠臣的事,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做的坏事的人,就可以称为忠臣了。’寡人对此很困惑,不能有所得。”成孙戈说:“咦,这话说得好呀!为了君王的缘故而失去生命的人,这种人是有的。总是指出君主做的坏事的人却从未有过。为了君王的缘故而失去生命的人,不过是尽忠于爵禄。总是指出君主做的坏事的人,是远离爵禄的。为了义理而远离爵禄,如果不是子思,我是不会听说这种事的。”
  
  历史表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是最小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爱当劝劳,忠当劝告,非但为人,亦为己,一个公民,除了自己要常修身为本外,近处要有家庭教育的责任,同时,对社会国家也要有监督完善责任。

  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来劝勉他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劝进他吗?”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