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有位太学博士名叫甄宇,今山东安丘人。他清心寡欲,为人忠厚,遇事谦让。当时,每到年末,皇帝都要下诏赐给太学博士们每人一头羊。但是这些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主管此事的官员不知如何分配才好,十分为难,于是便提议把羊都杀了分羊肉,或者采取抓阄的办法。
甄宇知道后感到非常羞耻,便自己上前去要了一头最瘦小的羊。众人见后都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为此事而发生过争执。
光武帝得知此事后,对甄宇甚为欣赏,有一次在朝堂之上问道:“那位‘瘦羊博士’现在在哪里?”从此甄宇便有了“瘦羊博士”的雅号,为朝野所称颂。
太学博士算是书读得广,读得深的人了,但最终我们看到他读书广学全是围绕修身做人来的,读更多的书一定是让自己更富有良知,知礼,变得更完善,假如一个人读很多书,现实中却不能知行合一,那即使读到了博士,也还不如一介不识字的草民。
我们现在所说的“礼”,当然不是旧“礼”,“礼”并非一成不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礼也可与时俱进而成新“礼”。无论“礼”的外在形式怎么变,它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敬人,爱人。
还有,礼者,理也!约之以礼,也可以说是把学到的道理在生活中实践出来,用它来正己修身,修己安人。正如孟子所言:“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优秀文化典籍,并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