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2020-10-13 22:11:41)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公元785年,时年76岁的他不幸被图谋叛变的军阀李希烈缢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龙兴寺。

  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民族英雄颜真卿还是个养生家,他从小就喜爱体育运动。

  公元784年,正当颜真卿75岁诞辰,亲友们纷纷前来祝贺。他非常高兴,不仅给人们表演了书法,也表演了体操绝技。他先叫家人搬来两张太师椅,立身在两椅的中间,用两手握着椅背,连续做了百余下“屈臂撑”。接着又叫家人抬过一张空床,他用双手按着床的东南角,两脚用力一蹬,身体轻快跃过床。这“跳马”表演,他重复做了五六次。

   随后,他用一张宽约3尺余的席子将自己的身体围起来,直立地上,说道:“看我跳出去!”只见他两手稍为一按,双脚顺到用力一蹬,早已飞身跳出高达3尺余的席子,轻巧地双脚落地。颜真卿坚持锻炼,直至古稀之年仍体魄强健,精神矍铄。

  真正的圣贤们绝不只是只注重精神修养,身体健康对他们来说同要重要,身心两全,方得大道。老子说:“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孝经》中亦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告诫人们勤修身的同时,也要注意养生,爱惜自己的身体。

   再讲一个故事——

  在西汉时,由于井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已经初步形成。《蜀都赋》中就有“调夫五味,甘甜之和,......五肉七菜,朦厌腥臊,可以练神养血者,莫不毕际”的记载,这里面的“调夫五味”,有一种情况讲的就是烹饪中的中药调味方式。

  东汉末年,由于连年征战,军队中出现了各种疾病,士兵没有食欲。军医为防止疾病在军队中蔓延,就命伙夫经常在饭菜中加入一些中药,这样即能防病、治病、又能产生香味,效果极佳。后来伙夫干脆就将这些带药的调料做成卤料,在将各种蔬菜进行烫煮时,加入这些卤料,其味道比之前更好,受到军中将士们的广泛喜爱。因军队中用量比较大,伙夫就干脆以香料熬汤,菜在汤里面烫过即可食用,并将用这种做菜方式做出来的菜命名曰“冒菜”。后来伙夫年迈离开军队,将此法带入民间,以经营“冒菜馆”为生,生意异常火爆。由此冒菜进入空前的繁荣昌盛时期。

  冒菜的“冒”由“芼”而来,是指把生熟原料放滚汤里煮熟(或浸热),也指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菜。“冒”与“芼”古字通,如:枚乘《七发》中的:“肥狗之和,冒以山肤。”

   这个故事里,士兵们通过食疗,以保护自己的身体。

   早在晋朝,傅玄于《口铭》中就说:“神以感通,心由口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勿谓何有,积怨致咎。勿谓不然,变出无间。勿谓不传,伏流成川。蚁孔溃河,淄z穴倾山。病从口入,患自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心与口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随焉。”这其中的“病从口入”,即是提醒人们要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孔子也是非常注重这一方面,不该吃的东西,不能吃的东西,变了质的东西,他都绝对不吃。


  孔子参加国家祭祀典礼,分到的祭肉,当天就食用,不留其过夜。祭肉的存放时间不超过三天。那种放置时间超过了三天的祭肉,他绝对不吃。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