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齐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但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不停地抱怨,完全失去了来时的谨慎和礼节;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守礼如初,一边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一边若有所思。之后曾国藩故意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知书达礼的人,一定是温良中正之人。薛宣《谈书录》中曾说:“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孔鲤道:“不学礼,无以立。”人们敬重那些讲礼的人,不是看重他们讲礼的形式,而是看重他们知书达礼背后那颗待人接物的诚敬的心。
还有一个故事——
唐朝初年,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有些不免过于繁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仪表方面,古人最重视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衣着容貌上。《弟子规》里面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就是讲衣着打扮要得体,须与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等相匹配。
其次,行为举止方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为人要谨慎,从容,庄重,唯有自己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还有有一点,“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这样的姿态,不仅看上去让人舒服,其背后的成理也是符合人的养生法则的。除此以外,还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最后说到言语辞令上。古人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乾文》),“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孔子也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这些都是在说为人诚恳,守信用,言辞自然真切,让人信,还有,说话也有艺术,当说则说,当默则默,这个就是变通的智慧了。
以上几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走进朝堂的大门,孔子躬身而行,显出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一样。站立,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进门时,他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她脸色立刻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迈得快了,说话也调低了音量,像气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摆向堂上走时,低头躬身,如履薄冰,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面色便舒展了,一副怡然和乐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即小步快跑,姿态好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恭敬而谨慎的样子。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