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怎样的老师最受人尊敬,答案当然是人格与学问俱佳的那一类老师;如果要问怎样的课堂是最有效的课堂,当然是那种教学内容上既有真思想,新东西,讲台上又要有一个“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的先生的课堂。
一个称职的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一个“循循然善诱人”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本身就不缺大智慧的;一个学生在一个一流的老师那里上课时,其状态是“欲罢不能”的;一个擅长“不启不愤,不悱不发”的先生,是既能让学生感到“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当场有所得,又能使学生“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课后还会生出一种想继续独立思考,审问,明辨,笃行的冲动。
现在的很多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舍本逐末趋向,那就是把大量功夫用在筹谋如何迎合学生口味这事上,经常搞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出来,目的不是应付上面的检查,做给家长看,就是变着法子给人洗脑,四处圈钱。
其实“有趣”这个词的内涵是相当深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有谈到:“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如此,做人何不如是。真正的趣是一种很高的生命境界,是一个人品性修养与学问钻研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逐渐生出的,现在诸多老师自身品学不够硬,拿一些花俏的,形式化的东西活跃课堂,那叫不上有趣,顶多叫“哄学生上钩,逗学生玩儿”。
再往本质上说,高级的趣都是有“常新”这个特点的,“日新之谓盛德”,陈寅恪先生的“四不讲”教学原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师者对自己最严格的要求,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其实何止是老师,任何行业的人也莫不如此。一个人每一天都在更新自己,生命都有新的深化,那他就会无忧无惧,喜从心生的从容轻盈过好这一生。“喜新厌旧”这个词并不是贬义词,很多时候应该是褒义词才是,人的本性就是喜新厌旧的,只不过这个“新”的内涵应是廓大化的,而不是世俗那种只着意在表面的肤浅认知。比如,我每天都在自我更新,自我深化,你却原地不动,甚至是倒退,俩人渐渐疏远了,不是谁不好,而是两个人的生命修养不同步,一个如活的流水一般常新,一个如一滩死水一般常滞著,如此下去,怎么可能走得长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