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子》课时,有个新来学员的家长在教室后面坐着旁听,一直玩手机,身子不是一会儿左传,就是一会儿右转,整个人就像热窝上的蚂蚁一样,一副心浮气躁之态尽显。课后,她反馈说自己都坐不住,孩子怎么坐得住(课上他的孩子确实有些坐不住,但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坐得住的),他还说,老师上课有饱满的热情,但是内容讲多了,而且应该更简单些,科学的上法应该是上一二十分钟休息十几分钟。
家长提一些建议当然好,作为老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发扬长处,及时更新,精益求精。
可同时,真理也不能降格以求。
作为老师,也应该有自己的坚守,哪些东西能变,哪些东西不能,这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老师的为人定则。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老师,特别是在带多个学生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的是整个班的情况。一发而动全身时,老师的这一发就要发到恰到好处,发到能最大程度牵引激发出所有学生潜能,考虑到了全体学生的平衡,才是最好。这也正与围棋大师吴清源在《中的精神》中所讲的“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异曲同工。
仅仅四五十分钟的时间,这个家长坐不住,他的孩子也坐不住,我不想去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只想谈谈这其中一些家长长期形成的那些有待改进的育人观。
首先,家长不该以自己不行,自己做不来的事,孩子肯定也不行,肯定也做不来的观念去看孩子,以己度人不可取,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千万种可能性,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的独立独特性才是正道。《庄子·达生》中就讲过一个养鸟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
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结果就只有一个,——鸟被养残。
其次,科学这个东西,过分的倚赖,就只会造就平庸,甚至荒诞。凡事都科学着来,比如,孩子多学了一会儿就怕累着他了,要科学地让他好好玩儿一段时间后再接着学;孩子没有品德,教养不好,就科学地让他自由生长;孩子吃五谷杂粮很没面子,该科学的给他灌各种补品,垃圾食品......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就跟那些科学养殖场里的智能化科学养殖没什么区别。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以器械化思维养育人,结果所养之人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碌碌无为,就是力,怪,乱,恶等邪气在人身上源源不断地无名而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言:“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其实这个事很简单,纵观古今中外的非凡人物,很少是那种正常的路子走出来的,他们无一不是那种独树一帜,不从众之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起来很不科学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