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2020-07-07 15:02:37)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一路向北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

   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弃官归隐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返璞归真了自己,曾写下过《饮酒二十首》,其中第五首有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个人一旦身心归一,归真,为人至诚后,生命就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体悟上的妙处,言语都无法形容的出。

  孔子在家闲居时就是这种物我两我,身心圆满的极轻灵状态。正如《大学》中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又如孔子自己也道:“仁者无忧,知者不惑。”

  程子对孔子平日在家所表现出的这种不受外界干扰,舒适自如,恬淡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这样解释道:“此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申申字说不尽,故更着夭夭字。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着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着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申申,怡然自得的样子。如,金· 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中有:“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

  夭夭,体貌安舒或容色和悦的样子。如,《汉书·叙传下》中云:“ 万石温温,幼寤圣君,宜尔子孙,夭夭伸伸。”颜师古注:“此言万石,子孙既多,又皆和睦。”

  孔子闲居在家的时候,衣冠楚楚,穿戴整齐,身心致中和,悠闲自在,体态舒展。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