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儿在叛逆期的时候,让妈妈受过很多伤却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那时候她总觉得妈妈土,不能给她长面子,以此每次妈妈去寄宿学校看她时,她脸上总是露出一副嫌弃妈妈的样子,拿了东西后就赶紧催妈妈快走,生怕妈妈被同学看到。妈妈没有怪她,每每那时,也尽量做到不给闺女儿添麻烦。
到长大后,才毕业,又遭到妈妈催婚,闺女儿本来开始学会谅解妈妈了,但每每到这个时候,她又觉得妈妈开始把她们那一代人的婚姻观在往自己身上强力灌输,以此很是有些心里不平。陆陆续续带回来的一两个可能会成为结婚对象的男朋友,妈妈观察过后,又竟然没有那么心急的马上定夺,而是给闺女儿提供了一些建议,说谁可能是胸无大志平庸无趣的,谁可能是外放型收不住的,都走不长远。闺女儿听后,一开始并没在意,但后来这些人居然全被妈妈说中了,这时候她又觉得妈妈虽然为自己的事着急,但仍很冷静,她一直都是站在一个很长远的角度替闺女儿一路守护着,闺女儿这时开始看到了妈妈的另一面。
到闺女儿找到了幸福,也做了母亲后,才逐渐明白,妈妈过去并不是完全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她也一直在尽力,尽力去了解她的孩子,只是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她的那个圈子,给她施加了强大的惯性,她一时还没办法完全从那里面跳出来,但她一直都深深认同这个世界是在变的,是参差多态的,她一直在尽全力让自己学会放下成见,放下过去的经验,走到闺女儿的最心底,尽管这过程很艰难,但她从没放弃过,一直默默自修,无怨无悔。
闺女儿彻底完成了自己后,生活闲下来了,她就带着母亲一起环游了世界,让母亲自见识到了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这个时候,她才恍然发现原来母亲可以跟自己这么近,——原来,从不是哪个母亲真的不能理解孩子,而是孩子有没有尽全力给母亲创造一个能让她及时更新自我的条件,带她多出去看看,陪她一道去经历经历新鲜事物,让她亲自体会到这个世界原来真的很大,帮她从她所固守的世界中慢慢走出来。当然,给她创造条件的同时,也需要给到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缓冲。每一个母亲都值得孩子用一生的时间去感知,去尊重,去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