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一则,听故事,轻松学《论语》,什么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2020-02-24 20:37:55)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在人间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冯立,唐代同州冯翊县人。有武艺,略识文字,隐太子李建成将其任为翊卫车骑将军,把他当做可以依托的心腹骨干。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被杀,其身边的人大多逃散而去,冯立见此一幕,感叹道:“怎么能在太子活着时接受他的恩惠,太子死后却逃避他的灾难呢!”


  于是独自率兵攻进玄武门,苦战了很久,杀掉屯营将军敬君弘,然后对自己的部下说:“这也可以算得上稍稍报答太子的恩了。”说完,即扔掉武器逃入荒野。不久又跑回来向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请罪,太宗数落他说:“你在东宫,暗地里离间中伤,阻隔我和兄弟李建成的骨肉之情,是你的罪过之一。昨天,你又出兵来战,杀伤我的将士,这是你的罪过之二。犯下如此大错,怎能逃脱一死!”冯立义正言辞,毫无畏惧地回答道:“献身侍奉主上,希望能舍命报效,在任之时,是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于是伏在地上抽泣,为李建成的战败悲伤不已。太宗终于还是赦免了他。冯立回去,对亲信说:“今日受到莫大的恩典,有幸得到救助,终生应当以死来报答。”不久,突厥来到便桥,冯立率领数百名骑兵与突厥在咸阳作战,最终大战告捷,杀死并俘获了很多突厥兵。

    太宗闻讯,赞叹不已,又破格将其拜授为广州都督。

 
    如果用刑法来对待冯立,结果顶多算用正法处置了一个敌人而已,唐太宗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德感召了冯立,最后却是化敌为友,培养了一个人才,让一个生命重新焕发出了他惊人的光芒和最大的价值。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一天,凛冽的北风汹涌袭来,在它即将到达南方时却遇上了南风的阻拦。北风张牙舞爪,向南风威慑道:“你为什么要挡住我,没看见我正在高歌猛进吗?”南风笑答:“你已经越界了,这儿已经不是你的地盘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北风见南风说的不是话,便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本来我要硬闯的,但鉴于五百年前我们本是一家人,今天我就跟你先来文的,要不我们比试比试,看谁厉害就听谁的?”


“没问题,比什么?”南风说完,北方环顾四周,恰好目睹到路上有很多行人们正在赶路,于是就说:“就比谁能最快地把行人们身上的大衣吹掉!”南风回:“完全没问题,您先来。”


  北风一点也不客气,气势凛然,信心百倍,须臾间即直接施展出它最大的威力,夹冰带雪地一面狂吼着,一面如飞龙下天一般向大地上的行人们俯冲而去。没想到的是,在北风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下,行人们的大衣不仅没有被吹下来,反而被他们用双手捂的更紧了。

  
   南风见此,淡然一笑,继而不缓不慢,不急不躁,只轻轻地,极柔和地向大地吐了一口气,大地顿时春暖花开,艳阳也跟着来了,行人们整个身心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温润后,他们便不由自主地脱下了大衣。

  等南风回过头去正准备跟北风说话时,才蓦然发现,原来北风早已灰溜溜的消失在苍茫云海间了。
 

   “格”这个字,金文中有一个表示“木械”的“木”和一个表示“异物相交”的“各”组成,本义为手持木棒互斗。后引申为通过异物相碰撞,相交,相辅,相成,相反应,探索规律,制定规范,树立格局。


 孔子曾说,用礼乐教化老百姓就好像用缰绳驾驭马匹,骑马的人只要握住缰绳,马就知道怎么跑了。用刑罚统治人民,就好比拿着鞭子驱赶他们,这样很容易失去控制,令骑马者受伤。孔子主张德治,礼制,反对严刑峻法,这是源于他相信人的天性本就是善的,治国者最该做的绝不是成天想着该如何惩治百姓们犯下的恶,而应是花大力气去思考当如何激发百姓们身上本有的善。


孔子说:“政令和刑罚只能威慑人们,让他们不敢犯罪,担这并不能让他们生出犯罪可耻的心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荣辱观,光靠政令和刑罚是确立不起来的。但是,若是用道德诱导人们向善,用礼制正化人们的言行,这样,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能恪守大道,自律自正。”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补充以礼治国的一个案例,此下资料源引自公开网络:

晏子对礼的重视。他说:“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

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

姓的工具,可见礼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晏子

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晏子对无礼

或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内谏》)载: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便也。禽兽以力

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

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

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

死?’礼不可无也。’”


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

兽。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根本就会动摇。

晏婴提倡以礼治国,在齐国扮演了很重要一角色,这里面还有一个具体的故事——

淳于国人献一美女给景公作妾,生了个儿子叫荼,景公很宠

爱他。有些大臣商量想让景公废掉公子阳生而立荼为太子。

晏婴知道了这件事,认为这是违礼的举动,使规劝景公说:

“不能这样做!以贱敌贵,是国家的大害;废大立小,是祸

乱的根源。阳生年长而受国人 拥戴,君王不能废掉他!”他

又说:“立太子有一定的礼法制度,所以庶子不能僭越嫡长

。希望君主能够用礼来教导荼,使他不要陷入邪恶,用大义

引导他,使他不 要贪婪于私利。长少各按其道行事,那么嫡

庶长幼就有序不乱而合乎伦理了。”但是,景公却不听晏婴

的劝告,执意要立荼为太子。以至于后来酿成大祸。景公死

后,田氏杀太子荼,立阳生为国君;后又杀了阳生,立了简

公;最后又杀了简公将齐国据为己有。

 正是由于晏婴重视礼义,强调以礼治国,这才使当时齐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桓、管霸业的余绪,使齐不失为大国,而自己也身显诸侯。

孟子后来评价晏婴说:“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